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第六次WTO部长级会议专题 > 正文

世贸会议访谈:农业实际情况使中国不能再减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7日08:51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香港十二月十六日电题:农业实际情况使中国不能再做减让──访中国农业部副部长牛盾

  中新社记者 尹丹丹 张红 赵建华

  “我们目前开放程度已经很高,关税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几乎是唯一的手段,如果再
继续降低中国农产品的关税、再进一步开放农产品市场,可能带来巨大影响,所以中国不能再做减让。”

  在仍处于胶着状态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六次部长级会议上,面对一些发达成员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农产品市场的要求,中国农业部副部长牛盾据理力争。

  牛盾在百忙中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从二OO一年入世至今,中国兑现了承诺,农产品市场的开放程度从农产品平均关税之低可见一斑。现在,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是百分之六十二,而中国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为百分之十五点三,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从一九九二年乌拉圭回合谈判到现在,中国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下降幅度达百分之七十二。按G20关税削减公式,WTO发达成员在乌拉圭回合降低的关税水平再加上这次多哈回合,两轮的降税水平总和才百分之七十,而中国一轮的降税水平已经超过他们两轮的降税水平总和。”

  根据入世时所作的承诺,中国取消了非关税措施,农产品的平均关税水平降幅非常之大;现在,进入WTO后过渡期,国外农产品进口的配额数量到今年已达最高点,小麦、玉米、水稻、糖料、棉花等进口配额数量都占到了国内消费总量百分之五以上;中国农产品出口没有补贴,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在“黄箱”政策中只使用微量允许的百分之八点五。

  “中国履行了承诺,大幅度开放农产品市场后,国外大量的农产品涌入中国市场,而且,这些产品是WTO一些成员对其国内农业给予高额支持和补贴、扭曲价格与贸易的低价产品,对中国农业产业造成冲击,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的就业。”牛盾说。

  有关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农产品贸易进口总额五百一十四亿美元,并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以前中国是农产品的净出口国,到去年成为农产品的净进口国,出现农产品贸易的逆差,按照WTO的统计口径,逆差达到八十三亿美元。”

  牛盾表示,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中国农民还很穷,二00四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二千九百三十六元人民币,不到人均一天一美元。首先,人口基数大,农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率很低,比如耕地资源人均占有率才零点一七公顷,分别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准的四分之一,欧盟的三十分之一,美国的二百分之一。第二,中国农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太小,也比较分散。第三,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

竞争力还比较差。第四,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给予巨额的投资、支持和保护。

  “所以,在这轮谈判中,WTO成员应该考虑到中国农业的基本国情、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应该给中国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如小麦、玉米、大米、奶产品、糖料等免于减让或少减,使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得到平衡的、协调的发展。这是符合多哈回合发展目标的;在谈判中,我们也争取实现这样的目标。”

  牛盾认为,WTO部分成员对国内农业的发展投入了巨额补贴和支持,这种措施直接造成了世界农产品贸易的扭曲和世界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扭曲,给WTO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对此,谈判中应给予更多的关注,设法解决这些问题。

  牛盾强调,多哈回合谈判要成功,就要解决尽快取消出口补贴问题;对扭曲贸易的国内支持要进行大幅度、实质性的削减;对高关税、关税高峰,特别是对发达成员与发展中成员之间权利、义务不平衡的问题,加以有效解决。

  同时,要考虑到发展中成员的特殊情况以及发展的需要,给予他们特殊差别待遇;考虑到中国不仅仅是发展中成员,还是WTO的新成员,要给予发展中成员特殊差别待遇以及新成员具体的灵活性条款。这样,才符合多哈回合发展的宗旨和主题,即:发展应是WTO所有成员全面的发展,不是局部的发展,不是一部分WTO成员的发展,更不是WTO发达成员的发展,也不是发达成员进行自我调节的发展。

  不过,“到目前为止,对香港会议能够有所突破、获得成果,我还是充满信心的。通过努力,可能会在一部分问题上达成共识。”牛盾透露,在诸如对最不发达国家的发展一揽子计划、为多哈回合下一步的谈判制订一个明确的路线图等方面,可能会有所突破。“当然,这需要大家在未来二、三天不懈地努力和工作。”(完)

  相关专题:第六次WTO部长级会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