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财经时报:国储VS对冲基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7日17:03 财经时报

  凶多吉少的较量国储局与对冲基金的对决,决不是争夺定价权的战争,只是一场对对手了解甚少,没有缜密筹划的匆忙上阵,结局凶多吉少

  □ 陶冬

  记得好莱坞大片“夺宝奇兵”(Indiana Jones)三部曲中,有一个经典镜头。扮演英雄
的哈里森·福特在市场上大打出手,拳脚并用。突然一个壮汉抡起大刀,恶狠狠地向他冲来。福特收住步伐,拔出手枪,轻松地解决了壮汉。据说这是福特兴起之作,带来观众一片笑声。

  每每读到国家物资储备局竞拍储备铜,心中便泛起那个抡刀壮汉的形象,只是笑不出来。国储局在投资失误、准备不足、知己不知彼的情况下,与对冲基金玩了一场对方熟悉的游戏。对方枪响时,轰然倒下的是国储局的金字招牌。不仅投资损失的钱没有赢回来,更赔上了信誉和尊严。

  事件的大致情况是这样的。国储局下属机构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明星交易员刘其兵看淡期货铜,但是国际铜价却一路上扬。刘便在期货空仓上连续加码。当刘其兵在10月初被调离岗位时,已积累空仓20万吨(多为12月21日交割的合同),超过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全部库存。

  消息在11月10日被华尔街日报率先爆出后,国储局先是否认刘其兵其人的存在,接着有国储局高官号称拥有130万吨储备铜。之后国储局连续4次拍卖8万吨铜 ,意在打压国内铜价,并通过市场传导影响国际铜价,为自己的巨额空仓解套。然而国际铜价不跌反升,屡破新高。在与国际对冲基金的对赌中,国储局输了,而且输得很惨。

  国储局事件暴露出内部监管上的明显缺陷,交易与资金调度是同一个人,空仓做得如此大,内部却无制衡力量。同时,国储局从交易员到领导,在事件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出一股妄自尊大。国储在国内商品市场执牛耳,在国际市场上也是有地位的。但是他们似乎被“中国需求”冲昏了头脑,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与大市对赌,忘记了风险,忘记了节制,在错误的交易中愈陷愈深。

  更令人遗憾的是,当国储局决定反击,与对冲基金博弈时,他们对对手了解甚少。今天的对冲基金,已不是传统金融市场的一个普通参与者。惊人的利润、重大的风险以及杠杆运作,使一些基金各出奇谋,甚至铤而走险。对冲基金有过出动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刺探商业情报的历史,有爆炸桥梁制造工潮的前科。许多商业情报CIA未必能拿到,对冲基金却可以拿到;有些事件CIA未必敢做,对冲基金却可能做。

  当国储局报出130万吨储铜时,也许有人在暗笑;部分铜矿生产出现中断,也许在有人的意料之中。更重要的是,对冲基金有充沛的借贷资金来源,只要他们闻到血腥,投入攻击的资金可以大幅度增加。

  国储局恰恰让他们闻到了血腥,国储局的储铜量未必如所称的那么大,而且上世纪90年代入库的储备铜表面已经严重氧化,质量根本达不到国际标准。想要运现货去釜山、新加坡交割,几十万吨金属的陆路、海路运输谈何容易,12月21日的交割时限越来越近。同时,全球交易所的铜库存正处历史低位,最大产铜国智利产量下落,炼铜产能已基本开足马力。

  不能说刘其兵当时看空铜价全无道理。今年中国家电器的用铜需求下滑,还有内部消息说中国铜业要实行行业整顿、产能调控。一叶障目,只见其一,不见其二。只见中国,不见世界。市场上输得最惨的往往是有一点内幕消息又贪心还不知自控的人。一脚踏空,万劫难复。

  国储铜,以及之前发生的

中航油、株冶锌,损失惨重。某种程度上,是年轻的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大舞台时遇上的挫折,付出的学费。它们的国际运作、内部监管和危机处理能力都需要有明显的、实质性的提高。

  有媒体将国储铜近两个月的作为,称之为争夺定价权的战争。笔者认为,差矣。不要为丑闻打上神圣的光环。中国对铜的进口依赖度超过50%,其消费占全球的20%,中国当然要争取话事权。不仅铜,其他许多大宗商品也是如此。但是,这不是一场轻易可以获胜的战斗,必须缜密部署,举国一致,争取一击而中。

  在国储铜这场争斗中,命脉早已被对方扣住,底牌早已被对方看透,是一场凶多吉少的较量。这是在错误的时间,由错误的人物,以错误的理由开启的一场并无胜算的争斗,国家还是少卷入的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