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长宣言》三议题上达成共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9日02:01 新闻晨报 | |||||||||
晨报讯 在香港熬过了6个通宵之后,世界贸易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在多哈回合的泥沼上终于迈出艰难的一小步。在昨日公布的《部长宣言》中,各国终于对农业出口补贴、棉花出口补助、最不发达国家支持政策三个议题上达成共识。 最后一天的谈判进程异常艰难。原定于19时开始的“部长行动”新闻发布会延迟了3个小时之后,在《东方之珠》的歌曲中开始。然后各国部长逐句逐段地表决通过《部长宣言
WTO新闻发言人接受采访时称,之所以延迟3个小时进行,是因为各国在“绿屋”的代表团会议延迟。而这个最高级的谈判场地已经连着6个通宵灯火通明了。 协议能够达成主要得益于发展中国家的齐心协力,促成欧盟和美国的让步。昨天,欧盟贸易专员曼德尔森表示,他们能够接受修改后的《部长宣言》中关于农产品出口补贴时间表的观点,是欧盟的努力“拯救”了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会议。而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在重重压力下,也在取消棉花出口补助的问题上松口。 《部长宣言》出台,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由于昨天凌晨香港警方采取果断行动,制止了反示威行动的进一步升级,昨天的会场外气氛出乎意料地平和。 [记者手记] 会场外的妥协更完美
□周凯 WTO第六次部长会议昨日在喧嚣声中闭幕,有限的成果只能说差强人意,并艰难地将“多哈回合”成败与否的悬念留到了2006年。而在会场外,以WTO、香港警方为甲方,韩国示威者、1000多个非政府组织为乙方的另一场较量,却以一个更完美的姿态谢幕。 抗议者的声音,从香港会议一开始,就喧宾夺主地抢占了全球媒体的头条。为什么会有这种声音?我们或许可以从会场内寻找答案———美欧的发布会永远门庭若市,而非洲国家的发布会往往只有两三个记者到场。以至于非洲某国的谈判代表冒充记者,在美国人发布会上发泄不满。因为只有这样,BBC、CNN才乐意把它当作一个突发事件来报道。 非政府组织、韩国农民的示威,也是对信息不对称的一种矫正。当数百名韩国农民播着《大长今》的主题曲,三步一叩步行到数公里外的湾仔时,世人终于意识到,当各国的部长们微笑着达成多边协议时,那些枯燥的数字对一个普通农民究竟意味着什么。 虽然也有辣椒水、喷漆和清场,但抗议行动至少没有像2003年坎昆会议那样演变成一次大规模的骚乱。而在更多的场合,双方达成了微妙的默契和平衡,WTO甚至有意识地将反对的声音纳入到自身的多元体系中。 尤其在开幕式当天,20多名抗议者冲进会场时,总干事拉米镇静地继续着自己的发言,保安则仅仅采取柔性手段防止抗议者冲上主席台,双方都小心翼翼地避免行动过激。 会场外的香港警方,面对从全斗焕时代走来的韩国农民,则以遇强则强的“独孤九剑”见招拆招。特别是最后两天,将部分行为过激的示威者暂时拘押,可谓釜底抽薪,而且有理有节。被清场的韩国农民用唱歌代替了挣扎,因为他们并没有太多指望能够大闹会场。 这样,抗议者发出了自己的声音,WTO展现了宽容和韧性。所谓谈判、所谓妥协的完美效果,也不过如此。 相关专题:第六次WTO部长级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