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印度媒体不愿正视中国的成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1日11:06 世界新闻报 | |||||||||
《世界新闻报》驻印度记者 赵新宇 印度记者都希望到中国看看 记者每天翻开印度的几份主要大报,多少都会看到与中国有关的消息。各报纸的专栏和评论版还不时有专门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就中国的发展或者热点问题阐述观点。
很多印度同行都对中国极为关注,但并非所有记者和学者像拉贾·莫汉一样来过中国,了解中国。有一些同行曾经向记者打听“是否有中印媒体记者交换的项目”,言语间流露出他们想到中国看一看、走一走的强烈愿望。不少人表示,中国作为印度的邻国,国土之大,人口之多,经济发展的突出成绩,都不能让印度视而不见。特别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方法和经验,乃至存在的问题,都可以成为印度人的借鉴。 一个来自西姆拉的财经记者说起中国来滔滔不绝,从青藏铁路到北京人的消费水平、从中国户籍制度到农民生活,看起来好像他对中国很多问题都很了解。不过很可惜的是,他所说的内容,大多是20年前而非当前中国的情况——这可见,即使是消息灵通的印度记者,他们了解中国当前情况还是不多的。 报道中国的正面内容多了 从10月26日开始,印度最大的一家私人通讯社亚洲通讯社的“本月嘉宾”栏目,连续推出中国驻印度大使孙玉玺的访谈,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这无疑是可以让印度人了解中国以及中印关系最直接的方式。 近年来,特别是时任印度总理瓦杰帕伊2003年访问中国以后,中印关系迅速升温,中国在印度媒体上的“出镜率 ”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地位和威望的提升,也使印度媒体很自然地增加了对中国的报道。以六方会谈为例,印度媒体普遍对中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认为朝核问题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是中国外交的成功,中国充分展示了其作为一股重要国际力量的能力。 但不容否认的是,印度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还有些仍带着怀疑论色彩、甚至是意识形态色彩的报道。因此,印度媒体对中国某些方面的成功,会采取回避或者少量报道的方式。比如中国的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后,有些印度媒体只是粗略带过,甚至有些媒体根本没提到。 此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到目前为止,印度关于中国的报道很大部分仍然来源于西方媒体,甚至直接转引美英媒体的文章。日前,《印度斯坦时报》还刊登了一篇《中印在东亚的战争》,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而该报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向中国派驻过记者,其对中国了解的程度有多少可想而知。 印度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看好中国发展 日前,记者在新德里采访了印度著名的国际问题研究学者、中国问题专家拉贾·莫汉。拉贾·莫汉一向以其分析务实和独到见长,曾多次走访中国。 和记者面对面的拉贾·莫汉和蔼有礼、目光如炬。文如其人,他回答问题的风格同其文章一样,注重事实,以事实为依据,推出自己的判断,对一些敏感提问常以机智妙语应答。他表示,他对中国的发展持积极态度,中印作为两个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对相互来说都是一个机遇,两国在很多方面都可以通过合作获得共赢。 拉贾·莫汉还表示,印度离“扮演亚洲重要角色”还有一段距离,中印两国并非对抗的,中国的崛起对印度来说“并非威胁”。采访结束后,记者对他说:“您在报纸专栏上的照片很严肃,但您本人是另外一个风格。”拉贾·莫汉则笑着回答:“那不是一张好照片。”过了几天,记者意外地发现,拉贾·莫汉专栏上的照片已经更换了。 相关专题:世界新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