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方周末专题 > 正文

南方周末岁末专稿:传媒致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9日14:21 南方周末

  传媒致敬第1篇:2005,一起感受新闻的温度

  2005年是绝对不缺少“大事件”的一年,也是中国媒体展现内涵与成熟的一年,我们看到了它们在面对社会复杂状态时的成熟与善良。

  对于中国媒体来说,从跨国报道“南亚海啸”开始了今年高起点的报道,这是对中国
媒体的一次新检阅。包括本报在内的国内数家媒体的记者奔赴现场,这让驻东南亚的新华社记者再一次感慨——他们在异国他乡不再孤军作战。

  在这次世界瞩目的新闻舞台上,中国记者尽管略显稚嫩,但仍显现出了他们的勇气和能力。走出国门,以更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正成为中国媒体未来的发展方向。

  把目光转向国内。2005年被称为中国的“改革攻坚年”,它意味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又到了一个紧要关头,充满阳光和向上的力量,也充满各种争论和角逐。而媒体,因此被赋予对建设和谐社会更大的担当。

  一方面,中国媒体在这一年里进一步深入传播中央和各地的各项重大改革举措和施政方略,彰显对国脉民谟的深切关怀,呼吁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为提升人民福利的行为大声鼓呼,对损害人民福利的行为进行监督,努力在民众与政府之间架设一座增进沟通与交流的桥。

  另一方面,作为市场主体,它们遵行市场的规则,探索中国传媒产业在国际背景下的市场化之路,充满艰辛,也充满希冀。

  这一年的主题报道凝聚了人心,弘扬了民族精神。以新华社为前导的全国数千家媒体参予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报道,这些报道从不同角度整理和廓清国人的记忆,透过时间的尘埃传递给人们历史的真相和难以磨灭的情怀,真实再现了民族威武雄壮的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华儿女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神六载人飞船”的报道,举世瞩目,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形成良好互动,尤其是中央电视台的现场直播,让国人亲睹“中国太空人”的一举一动。一身正气的导弹司令员杨业功、几十年奔走在乡间邮路上的乡邮员王顺有、舍身救人的农民工李学生、三次跳进十米高大浪中救人的青年魏青刚、充满勇气和职业良知的女导游文花枝等,他们的事迹通过媒体的广泛报道,传遍了神州大地,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这一年的改革话题被媒体一再关注和推动。从教育、医疗,到地产和社保,这些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和谐的领域,中国媒体进行的是冷静而务实的报道,比往年少了一些浮躁,但推动的方向依然坚定。

  从年初聂树斌、发廊女苟丽这样升斗小民的命运,到年中肆虐大半个中国的禽流感,一直到年尾因“哈尔滨天价医药费”被推向高潮的中国医疗体制改革讨论,媒体人的眼眸里充满关切。

  从粗放型发展模式到科学发展观,从“惟GDP论”到“以人为本”,从重效率到效益和公平兼顾,媒体深入地报道着中国社会的最新发展。特别是中央级媒体以各地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全国城乡推进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成果,给人们留下了生动深刻的印象。

  新华社、人民日报以主流的声音,对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财经》杂志以敏锐的视角、稳健的操作,在一系列重大报道中屡有建树;《中国青年报》在恰当的时候,发出精到的评语;每一次重大新闻事件的发生,也总是能发现包括都市类媒体在内的媒体的身影……

  地方媒体身上的变化,也许是市场化在中国不断深入的结果。这一年,让人欣慰的是一批地方媒体的成熟,它们关注民生,注重与读者的服务和互动,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

  这一年来,技术进步对媒体的推动显得动力十足。除了即将现身的IPTV、手机媒体,还有网络新兴媒体成为中国传媒的新锐力量。

  2005年,是《南方周末》对传媒年度表现进行评点的第五年,我们无法一一尽数所有值得致敬的媒体,在此请那些媒体原谅。(南方周末综述)

  相关报道:传媒致敬第2篇 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中的中国媒体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