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中的中国媒体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9日14:21 南方周末 | |||||||||
●致敬理由: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诺曼底海滩竖立的白色十字架记载着盟军反攻欧洲大陆的荣耀,因此每年6月6日的诺曼底海滩总是花雨缤纷;莫斯 科红场无名烈士墓的长明火铭刻着俄罗斯人的血泪,因此每
2005年是中国抗战胜利60周年。 3000万生灵,家国河山……记忆的累积,注定要在一个适当的时刻喷薄而出。于是,在抗战胜利60年的时节, 一扇扇曾久久封闭的门次第开启,许多尘封许久的记忆也被悄悄唤醒。从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纪念日,到9月3日抗战胜利 纪念日,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众多新闻媒体纷纷大篇幅推出抗战纪念特刊。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各媒体不约而同地把重现 历史记忆作为特刊报道的一个重点。 一个引人瞩目的特点是,相对于以往,“民族抗战”的主题十分突出,深入展示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的内涵:这 是正义、和平和人民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和世界各国人民永远值得纪念的胜利。同时,媒体的报道更表现出了专业化、人性化 的操作。《三联生活周刊》立足于历史细节的还原,《南方都市报》则在四个月中先后派出20多名记者分赴20多个省市甚 至缅甸丛林,抢救出60多个老兵的宝贵记忆。有论者认为,《寻访抗战老兵》体现了报道采编者历史认知的深度。 而在这样的报道之中,当然更少不了关于战争的理性反思。《南风窗》试图揭示日本民族对那场战争如此狂热的根源 。而《中国新闻周刊》则把目光从历史收回到现实之间的纠葛上来,试图对冷暖杂糅60年的中日关系找到自己的论述方式。 《南方周末》则派记者前往日本,从现实中探究60年前那场侵略战争以及中日现状的原委。 这种理性的思索之中,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更为彰显——它的发展壮大正在于以人民的利益为依 归,勇于把民族的责任担在肩头。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