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的非教育成本高消费应当引起警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00:56 新京报 | |||||||||
一个大学生的培养需要多少成本?这个成本又由谁来负担?日前,高校收费和教育减负问题再一次地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关注(12月28日新华社报道)。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除了国家尽力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严打挤占教育经费的行为外,作为高校,也应该加强自身对资金使用的管理和规划能力,力求降低办学成本。
许多高校目前都在大搞建设。而就在这些各种名目的建设中,大量的资金被消耗。面对国家有限的拨款,毫无疑问,许多成本被转嫁到了学生身上。 这样一来,教育收费居高不下、屡禁不止,也就不足为怪了。 以京城某一名校为例:该校学生食堂中大部分在承包之后,大肆装修,美其名曰改善学生就餐环境,其中一个仅三层楼的食堂,竟然还修起了观光电梯。 对此,该校负责人的解释是,修电梯的资金全由承包商自己负担了。可是,人人皆知,羊毛必然是出在羊身上,这样的耗资最终必然以餐费提价的形式转嫁到学生头上。与此相类,许多高校花大量国家拨款用于体育馆、人工草皮球场等高端设施的建设。建成之后,由于高昂的维护费用,要么向学生紧闭大门,要么通过承包,向社会和有钱学生开放。普通学生很难有机会使用,成了典型的门面工程。而与此同时,除了修建时大量的财力消耗之外,还有伴随后期开放而带来的物业、行政管理等无端的人力资源浪费。更严重的是,这一切开始演变成了一种风气,刺激了高校高消费,越来越多的设施开始对学生有偿开放,提供的条件是越来越好,对象越来越高端,价格自然也越来越贵了。如笔者前面提到的那个名校,在用地极紧张、学生自习住宿条件紧缺的情况下,竟在校内开起了价格不菲的多家餐厅和咖啡馆。难道这些是一个高等学府所必需的吗? 而目前,在后勤社会化的指导下,各高校庞大的后勤集团及其下属承包商无疑是这一切的最大既得利益者。至于它有多少盈利,其中又有多少、以何种方式回馈了学生,这些我们就不得而知。社会上现在流传着这样一个生意经:学生的钱最好赚。社会参与学校后勤服务,这本是降低学校开支的一种做法。如今,成为有的许多人追求暴利的手段,一个经济尚未独立的学生,成为学校中各利益集团非教育成本资金消耗的转嫁对象,成为被引导进行高消费的群体,这未免太不合理了。 □汪海(北京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