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环球时报:2005年美国让台独很失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10:30 环球时报

  李晓岗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隗静 诸矶 海碧 本报台北特约撰稿人 萧师言 本报特约记者 谷雨

  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一个极为敏感、极为重要的问题。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称之为“地雷”,一些美国学者称之为“定时炸弹”,中美高层以往会晤时,美方总是先重申一遍中美建交的三个联合公报。所有这些都会让“台独”势力喜上眉梢,但2005年显然
是令它们失望的一年。

  2005年,美对台“引而不发”

  从表面上看,与2004年相比,美国2005年的对台政策没什么“大动作”。但没“大动作”不等于没发挥作用,今年美国在两岸关系方面下了很多“暗劲”。

  首先,美国去年阻止“台独”的举动在今年仍发挥着惯性作用。2004年,美国先是通过负责东亚及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凯利在国会作证,全面阐述美国的反“台独”政策。接着,鲍威尔、阿米蒂奇等美国政要接连说“重话”,对“台独”进行打压。美方的上述举措对“泛蓝”夺回“立法院”多数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年,在“蓝”、“绿”双方倾全力争夺“三合一”选举前,美国没有出台新举措,因为美方认为其2004年的对台举措仍在发挥作用。而“台独”势力未敢利用两岸议题大做文章,与其对美方2004年的打压心有余悸有很大关系。

  其次,美国通过对我《反分裂国家法》的谨慎表态,使“台独”势力利用该法通过之机在两岸关系上进行反扑的企图落空。法案公布后,美国通过公开和私下渠道,要求台当局收敛,避免破坏两岸刚刚出现的缓和苗头。美国也通过各种方式告诫台当局,美国关注其对《反分裂国家法》的反应,如果台反应过激,为避免引发台海局势新一轮紧张,美国将对台湾的行为做出强烈反应。

  第三,在对台言论方面,美国发出的混乱信息明显减少。长期以来,美国国务院、国防部等政府部门以及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等涉台机构在台湾问题上各说各话,表态相互矛盾。2005年,美对台政策缺乏协调的情况有明显改变,国务院成为协调美各部门对台政策性言论的主要机构。例如,9月,在陈水扁过境美国时,国务院对其活动和媒体采访进行了严格限制,使其利用过境外交抬拉岛内支持的愿望没有实现。在10月美向台提供的“基德舰”交接仪式上,美军方代表发表了措辞严厉的“不支持‘台独’”的正式讲话,并警告说“改变现状可能会给两岸人民、整个区域及美国带来灾难”。美混乱信号的减少使“台独”势力无法利用美政府内部分歧夸大美国对台湾的支持和抬拉岛内“挺独”民意,有利于抑制“台独”。

  2005年美国的“阻独”立场从外部对“台独”势力形成了震慑,事实上形成了中美双方共同遏制“台独”的局面。

  “红色浪潮”淹没了台湾问题

  2003年12月,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美国时曾将台湾问题设定为他与美国总统布什讨论的首要议题。然而两年后的今天,华盛顿的中国问题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中美两国的交往日趋成熟和务实,台湾问题的地位正在下降。例如,今年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共举行了12次与中国有关的听证会,其中大部分与中国的“崛起”、能源政策及朝核问题有关,几乎没有涉及台湾问题。而向来被台湾认为“对台友好”的国会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今年只由其下属的东亚小组召开了一次题为“反分裂法与台湾问题”的听证会。此外,纵观今年美国主要媒体和智库有关中国问题的讨论,台湾问题所占的比重已大不如前。而美国媒体却几乎每天都有关于中国大陆的新闻,虽然这些新闻不少带有负面色彩,但美国媒体对于一个庞大经济体的关注程度却不言自明。

  在政府层面,美国同样让台当局感到了“阵阵寒意”。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在9月发表了对华政策的重要演说———《中国向何处去》,多达3200多字的讲稿中有关台湾的部分仅仅有42个字。佐利克在讲话中详细列举了中美间需要合作和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如中美经贸问题、知识产权保护、能源问题、朝核问题、防扩散、国际反恐、中国在亚洲的地位和影响等,台湾问题被放在倒数第二。其潜台词是,美国政府认为台湾问题现在对中美关系没什么杀伤力。在这方面,布什的态度也变得越来越鲜明。据说布什在4月8日到梵蒂冈参加教皇保罗二世的葬礼时,没有理会主动要求握手的台湾领导人陈水扁。他在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之后马上对两岸的互动表示赞许,并于7月19日在白宫亲自向连战了解他访问大陆的感受。布什此后在接受美国福克斯电视台新闻专访时主动提到他对台湾问题的看法。他主张两岸应该对话、和解,并且说“时间会解决台湾问题”。据知情人士透露,布什11月出访北京与中国领导人会谈时“几乎没有谈到台湾问题”,“双方连涉及双边、地区及世界的实质性内容都谈不完”。分析人士指出,与当初扬言“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台湾”时相比,布什已经对台湾问题有了自己的认识。

  一些美国政府官员和许多中国问题专家指出,台湾“正在失去和美国谈判的筹码”。他们说,曾经有一段时期两岸为了争夺国际认同而竞争,但是台湾应该认识到“那样的日子已经结束了”。中美两国之间的联系用“千丝万缕”来形容已经不足以体现其紧密程度,在利益驱使下,美国已经选择了大陆。

  台当局“痛并担心着”

  对于美国的态度,台当局十分惶恐。多年来,台当局一直想营造一种“同情台湾的国际舆论”,并利用这种舆论引导美国政府的政策走向。因此,台当局需要的是媒体曝光,最担心的是美国和国际社会对台湾问题失去兴趣。为此,在没有媒体感兴趣的情况下,台当局不惜花费重金在美国电视台和报纸等媒体上大做广告,今年9月联合国大会召开前夕是台湾做广告的高潮,其广告甚至还上了著名的外交期刊《外交政策》的网页。台驻美代表李大维在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政府”及驻美单位的全力补救下,台美“互信”有显著进展。但他同时也承认,大陆对美外交能力越来越不能小视了。

  在岛内,台湾人今年关注美台间的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反分裂国家法》的出台。当时,美方不断向台湾传递“不要激烈对抗”的信息,所以连民进党一向极为擅长的街头游行也只是“意思了一下”。如果不是美国幕后压制,民进党对反分裂法的态度肯定不会如此“平和”。美台间的第二件大事是军购案。为了让台湾花6000多亿新台币买美国军火,美国前两年让陈水扁赴美访问、在纽约游船上高歌,今年美国又不知来了多少退役将领,以各种名义对台湾朝野施压,但军购案就是通不过。“台独”势力慨叹道:“军购案对美台关系造成了无可弥补的伤害。”第三件事是“凯泽案”。美国前副助理国务卿凯泽一直不承认泄漏机密给台湾,今年12月底他终于承认确有其事,使得美国很生气,并私下严厉警告台当局绝不许在美国境内再搞这种间谍游戏。除了这三件大事,经济也是美台关系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美国是台湾第一大市场,但现在大陆已经是台湾第一大市场,大陆与美国的经济往来也在不断加强,这使得台湾在三方经济互动中的地位进一步下降。前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现任“布鲁金斯研究所”中国项目主任的贝德对本报记者说,台湾在两岸实力的较量中已经无法竞争:“15年前台湾和大陆相比对美国来说是更重要的贸易伙伴,和世界其他地区也有很多经济联系,但这种局面已经改变了。现在台湾和大陆的重量级别无法相比。”美国以往每年还会有几名国会议员来台,现在由于台湾经济实力下降,无法对美进行“策略性采购”,今年来台的美国议员是少之又少了。有美国学者指出,台湾“好像正在泄气的皮球,在和大陆的竞争中不会胜出”。

  美国总是选择强者

  2005年即将过去,在新的一年,美国“阻独”政策将保持其连续性。这并不是为了配合中国的对台政策,而是着眼于美国的安全利益。目前,布什政府面临内外交困的处境。国内,布什的民意支持率持续走低。美国民众对布什的不满主要集中在美军在

伊拉克的伤亡不断上升,其次是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贸易赤字不断增加。在国外,稳定伊拉克、解决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等都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美国面临许多比台湾问题更重要的事,所以台湾问题排在了美对外战略中很靠后的位置。另一方面,台湾问题对美虽然是“小事”,但台海一旦发生冲突就是大事,将会引发中美对抗。因此,美国不愿意看到“台独”势力制造台海紧张局面,分散其注意力,将台海局势维持在可控状态是美国的目标。但美国也不愿对台当局过度打压。在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后,“泛蓝”在岛内影响力显著回升,“三合一”选举后,“台独”势力遭到削弱,两岸紧张局势进一步缓和。此外,美国的“阻独”立场逼迫台当局重新审视其大陆政策和策略,使其不得不收敛“台独”举动,希望重新争取美国的同情,美台关系随之有所和缓。因此,美打压“台独”主要是反应式的,只要台当局没有做出明显的挑衅举动,两岸关系没有出现危机,美国就不愿进行干预。

  历史证明,美国在处理对华关系时有过“选择强者”的先例。美国国务院解密的文件显示,上世纪40年代末,在中国内战接近尾声的时候,美国驻南京外交官曾写报告给美国国务院,说国民党已经没有希望控制中国,美国应该找渠道和共产党接触,为承认新中国做准备。这份报告表明,在关乎美国国家利益的时候,美国总想和“赢家”站在一起。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