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燕赵都市报:责任让我们负重前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16:21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 王萌 徐东洲

  救助行唐县受虐女童晓霞的报道是2005年度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是关注弱势群体的责任感使我们一路前行,没有这种责任感,就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

  一个生活在农村角落的女孩,从受人歧视遭人长期虐打,到得到社会关爱、省委书
记批示“尽快帮助她脱离苦海”,这个孩子一波三折的命运牵动着所有读者的心。长达一个月的采访报道中我们的信心也曾遭受过打击,甚至一度产生过动摇,但关注弱势群体的责任让我们一路走了过来,晓霞最后有了一个较为圆满的归宿也体现了媒体的良知和社会的良知。

  第一天的采访中我们看到了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实,一个7岁女童,几乎体无完肤,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我们当即决定,一定要将晓霞带离这个伤心之地。如我们一贯的,面对晓霞这样一个受虐的孩子,我们不能袖手旁观。报社的采访车将晓霞送进了当地

医院,救助行动艰难地开始了第一步。

  晓霞的遭遇让很多读者为之动容,读者的支持让我们坚定了前行的信心。在晓霞住院治疗的过程中,读者们纷纷捐款,有的前往医院看望,甚至远在宝岛台湾,还有英国、日本的读者也捐款救助,他们表示,是记者的责任感深深打动了他们,从记者的行动中,他们感受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

  救出苦海后,最终还是要为晓霞找到一个温暖的家。当地政府也表示将会出面妥善安置,但从为晓霞的未来着想,我们一直努力给她寻找一个更为合理合法的归宿。但晓霞的特殊身份遭遇了一道法律难题,记者遍访省会法学专家和著名律师,从法律角度对晓霞的归宿进行探讨,使晓霞事件的意义不再存留在个例的表面意义上,而是对法学研究有了借鉴意义。

  本报连续对晓霞事件的报道引起了省委书记白克明、省长季允石的关注,他们不仅派人看望了晓霞,还对安置晓霞作出了重要批示。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晓霞被安置到了社会福利院,开始了她崭新的生活。

  可以说,是一种关注弱势群体的责任感使我们一路前行,没有这种责任感,就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

  图片说明:yt61.jpg▲晓霞(左一)的遭遇让很多读者为之动容

  链接

  救助行唐受伤害女童晓霞系列报道

  6月10日,《行唐7岁女孩受虐一年》

  6月11日,《受虐晓霞伤口溃疡骨头外露》

  《全国读者心系晓霞命运》

  6月12日,《季允石心牵被伤害女童》

  《社会各界关爱苦命晓霞》

  《行唐被虐女童事件再调查》

  6月14日,《中国少儿基金会为晓霞接受爱心捐款》

  6月15日,《白克明:尽快让晓霞脱离苦海》

  《共同努力帮助晓霞找个家》

  6月17日,《晓霞何去何从遭遇法律难题》

  6月20日,《晓霞归宿将特事特办》

  6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丛斌认为———晓霞适用〈收养法〉》

  《台湾同胞寄来芭比娃娃》

  6月24日,《晓霞事件凸现机制缺失,专家学者破解收养难题》

  7月16日,《晓霞在福利院开始新生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