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阳光为孤弱儿童驱寒冷(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15:09 燕赵都市报 | |||||||||
苏玉祥建起的阳光儿童村 苏玉祥建起的阳光儿童村,用一束光亮,照亮了孩子们的生活,也影响了更多的人。他告诉孩子们什么是正常的人生,还告诉他们:“只要懂得爱和善,就会惠及社会、惠及他人,成为有用的人。” 标题:阳光为孤弱儿童驱寒冷
本报记者 吴艳霞 6年间,本报相继派出10余名记者,持续关注着“阳光儿童村”及其创办者苏玉祥的命运。从它的默默无闻,到名噪一时,到更加落魄艰难,本报均以一个感性旁观者的身份,关心着它,冷静记录着它的脉络进程。 不论事情发展到哪个地步,我们都不得不承认,苏玉祥,是一个不普通的农民。在个人发展时期,他曾经成功了,挣了不少钱,并用挣得的钱,建起了一所气派的二层小楼和一个大院落。当一双儿女外出就学之后,他就开始做起一件周围人都很难理解的事:收留那些因父亲服刑、母亲离家而浪荡街头的流浪儿。他说,是一个叫王盼盼的悲惨身世的小女孩打动了他。 他的家渐渐热闹起来,最多的时候,有近20个孩子来到这里栖身。老苏把“阳光儿童村”的金色大字镶在门楼上,这座矗立在村边的小楼,由于苏玉祥的特殊之举,又借本报超常规六个整版的强势推出,一时全省闻名,当时,央视、中青报等国家级媒体,也给予了大量报道。 单纯个人的一点爱心,是不会引起那么多人共鸣的,也不会让那么多人千里迢迢地赶到这个小村子做志愿者。在第一次赴“阳光儿童村”的报道中,我们三名记者组成的报道组在小村跟孩子们、跟这对农民夫妇同吃同住8天,阳光儿童村,如同在一个阴冷僻静从来无人理会的角落里,燃起了一支小小的蜡烛。那角落,就是一些犯了罪的男人和女人们的家,他们在亲戚朋友和邻居们鄙视的目光中,走进了厚重的大墙里面,没有了自由,许多原本就很脆弱的家,由此坍塌了,而大多数人都没有理会,碎木烂瓦的阴影,遮掩着一批弱小的、未被尘世污染的孩子们的身影,孩子一下失去了庇护,甚至,从此就失去了应有的做人的尊严,幼小孩童的人生路,伸向不可知的昏暗的远方。 苏玉祥建起的阳光儿童村,用一束光亮,照亮了孩子们的生活,也影响了更多的人。他告诉孩子们什么是正常的人生,还告诉他们:“只要懂得爱和善,就会惠及社会、惠及他人,成为有用的人。” 踌躇满志的苏玉祥挫折得很,“阳光儿童村”的路,走得艰难,即使一度现出辉煌的迹象,很快又趋于破败,到今天,儿童村正在经历更大的困境。 但是,还有孩子在那里,成长为一个健康快乐的青年;大墙里面,也有人因为这个儿童村,唤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和憧憬,做出向善的选择;更有天涯海角的不知名的人,因为到儿童村来了一天,而增加了一分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