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专题 > 正文

新京报: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05:00 新京报

  1月9日,全国科技大会在北京开幕。这是继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之后,中国在21世纪首次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本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前不久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提出,并要求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将科技创新提
到如此重要的位置,在中国还是首次。

  回顾历史,科技创新与国家兴衰和财富增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创造了许多令我们至今引以为自豪的科学技术,中国的国力和人民的财富也令世界各国所瞩目。但从明朝中叶开始,尤其是清朝,国力迅速衰落,大大落后于进行工业革命的先进国家。这里面除了封建制度和观念的落后,关键在于经济实力的差距拉大。经济实力的差距又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落后,也就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落后,视科技为“奇技淫巧”。这种落后导致了我们在经济总量和质量两方面都有差距,从而不得不长期在农业国的圈子里徘徊。

  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铭记。今天,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必须在科技的变量上发愤自强,通过自主创新,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来支撑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技术被称为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在投入既定的条件下,技术变革和创新就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当代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资本、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与配置更加普遍,科技竞争日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和争夺的战略制高点,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创下了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的高增长记录。但在新形势下,这一经济高增长的发展路径及方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需要认真思考、研究和分析的。事实表明,我们的高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大量投入和消耗资源取得的。这样粗放型高增长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及其对发展的影响,已逐步显露出来。总体上看,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我国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水平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

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逐步加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日益突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瓶颈性约束。

  另一方面,在国际竞争日益抢占高技术战略制高点的大背景下,面对技术和产品寿命周期迅速缩短的情况,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比较超前部署和发展战略技术及产业。如果我国能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比较优势,就可能获得发展的机遇和主动权,利用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跃升。

  所以,要谋求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就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为国家战略,坚定地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和人民福利水平的中心环节。当前应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为指导方针,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国家创新体系;建立宏观和微观的管理体制,加强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推动和组织协调作用;严格保护

知识产权,发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

  未来20年是中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能否利用1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创新型国家,取决于对科技创新作用的认识,以及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是一个好的开端。

  相关专题: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