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画报:你好请把时间拨慢1秒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20:07 外滩画报 | |||||||||
2006 年元旦,时间多出了1 秒;稍有不慎,世界也许就会被这平白多出来的短短1 秒搅得“天翻地覆”。 文/ 曹俊杰 根据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IERS)的安排,地球上的所有钟表在格林尼治时间2005
那时,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授时仪器,人为地给时间加上1 秒钟,变成“7 时59 分60 秒”,再进入“8时00 分00 秒”。 这是1972 年全世界统一使用“协调世界时”以来,科学家第23 次修正世界时间,同时也是近7 年来首次闰秒。 1 秒的影响 在普通百姓看来,1 秒钟根本算不上什么; 但从世界秩序的层面看,如不设法校准,足可令天下“大乱”——当日交易将被列入前日,当日通讯变成了前日,本应在轨道上飞行的飞船提前返航⋯⋯世界也许就会被这平白多出来的短短1秒搅得“天翻地覆”。 “在证券、汇率、航天、电子通信、全球定位等时间同步要求高的行业及系统里,这1 秒钟的差别完全可以用‘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来形容。”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科技处处长窦忠告诉记者。 如果单个国家拒绝闰秒,一些高精度的系统就无法和世界衔接。小到股票交易,大到卫星上天,都将会出现一系列的“蝴蝶效应”。 比如证券业,短短1秒内交易涉及金额流量数以亿计。窦忠还以“神六”的发射升空为例说明“:‘神六’发射时,在全球共设置了9 个监控点,9个点的对时都是精确到微秒。飞船在太空的飞行速度约7.8 公里/ 秒,地面监控点若差1 秒,飞船早就跑没了。” 上海市天文台科研处卢处长则指出,在天文观测上,“1 秒可以导致巨大的误差,譬如监测系统上1 秒的误差将直接导致无法定位卫星位置,现在要精确到秒以下的多个数量级”。 “对于有着高精密时间要求的用户,我们通过无线电、电话线授时的方式进行校时。”窦忠说,个人只需用电脑登录国家授时中心主页进行Internet 对时,电脑时间就会成为标准北京时间。 1 秒的尴尬 “时间有两个基本要素: 一个是时间间隔,即秒长; 另一个是时刻。”窦忠说。 为明确时间的概念,科学家为“时间”制定了两个标准: 第一个是世界时,就是所谓的时刻,是根据地球自转计算得来的;另一个是1958 年开始和世界时同步运行的原子时,它是利用铯原子自身物理特性得到的,它稳定且精确度极高,因此被确定为最精确的时间尺度。 但原子时与世界时的秒长存在误差,并造成世界时的滞后。如果单纯采用原子时来计量时间,3000 年后,原子时将会比世界时快1个小时。1972年,科学界重新制定了“协调世界时”:使用原子时秒长,但在时刻上逼近世界时。由于地球自转速度不匀,天长日久,世界时与“协调世界时”之间也会出现细微差距。此时,位于法国巴黎的IERS就负责在一年中添加或减少1秒,这就是所谓的闰秒。 取消闰秒制度? “闰秒制度越来越不适应现在的社会生活,应该取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时间专业委员会委员漆贯荣的这一观点,得到了国际上一部分天文学家的支持。 从1972 年开始,人类修改时间所使用的闰秒制度就引起了众多天文学家、计量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的诟病。近年来,许多科学家一直都在寻找一种可以解决频繁闰秒的方法。 据窦忠透露,目前科学界提出了两种改良的方法: 一是增加闰秒的时间容限,把1971 年规定的0.9 秒的容限改为1 分钟,这样就不会频繁地在世界范围内大动干戈地调校。另一种方法是调整秒长,甚至重新定义秒长,从而改变人类使用的时间比地球使用的时间稍快的情形。 “中国已经有科学家把这第二种方法提交给了国际电信联盟,目前该联盟正在征询各个成员国的意见,如果能够通过,说不定几年内就会取消闰秒制度。”窦忠说。 闰秒制度会延续下去 科学史专家江晓原支持闰秒制度 1 秒虽短,但对从事高精度工作的人而言,1 秒钟的差别完全可以用“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来形容关于闰秒制度尽管存在着争议,但科学史专家江晓原还是态度鲜明地表示:“就目前来看,闰秒制度还是合理的,也是现在所有已知方法中最适宜的。” 文/ 曹俊杰 图/ 小武 B= 外滩画报 J= 江晓原 B: 格林尼治时间2005 年12 月31日,全世界时钟同步拨慢1 秒。这是7年来首次闰秒,对此您怎么看? J: 从1960 年实行协调世界时开始,时间已经修改了22 次,每次都是增加闰秒。我们现在使用的时间是根据地球自转周期来确定的,因为自转速度不稳定,每当误差超过1 秒时,就要调整时间,使其更接近“世界时”。这在天文界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一般两年就要拔慢一次。 最近7 年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误差累积的时间比较长,这是这次有点不寻常的地方。 B: 为何选择在12 月31 日加秒? J: 其实有两个日子: 一个是6 月30日,还有一个是12 月31日,这也是国际上统一约定的做法。之所以选择这两个日子,因为一个在年中,一个在年底。 B: 那对居民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J: 没有任何影响。对大多数居民来说,一秒钟眨眼就过去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B: 既然对大多数居民生活没有影响,为何不在误差累计到1 分钟,甚至1 小时的时候再统一调表呢? J: 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这样一次调表的确是一个大工程,但这是一个兼顾科学和生活的好方法。如果误差累积到一定程度再调表,可能会更不方便。历史上著名的有关时间误差修订的例子,是1582 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实行的历法改革,用现在的公历取代在西方世界通用了约1500 年的儒略历。由于先前儒略历的回归年长度与实际长度之间有微小的误差,这点误差经历1500 余年,已经积累到了约10 天之多。因此格里高利十三世指定公元1582 年10月4日的下一天是10 月15 日,这虽然凭空消除了10 天的误差,但在当时给很多国家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历史学者如果不注意到这一跳跃,也很容易犯错。该历法后来也是经过了40 多年,才逐渐被世界其他国家认可。 另一方面,现在的科学研究都是以微秒、毫秒甚至更小的时间单位来计算的,所以1 秒的误差会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在天文学观测上、导航系统上,1秒的误差就可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修改时间,使其保证与世界时在相当程度上“同步”,是非常必要的。 B: 有专家说今后可能取消闰秒制度,就像国内曾实行过的“夏令时”制一样? J: 就目前来看,闰秒制度还是合理的,也是现在所有已知方法中最适宜的,应该会延续下去。如果要换一种新方法,可能付出的代价和成本比闰秒制度更高。 “夏令时”制度和这有本质区别,“夏令时”是由于夏天的白天太长,出于节约能源和方便生活的角度,人为把时间拨快1 个小时。“夏令时”并不影响时间的准确性; 但闰秒就不一样了——如果你不进行闰秒的修改,那就不能保证和世界同步,与世界的交流也就很不方便。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