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疫情催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两年成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1日08:04 第一财经日报 | |||||||||
2003 年SARS 疫情结束后,制定相关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就摆上了国务院办公厅的议事日程。国务院成立了专门的应急预案制定工作组,工作组召开了不下200次的讨论会议,多方征求专家和有关人士建议,反复修改应急预案,经过两年多的运作,2006年伊始,最终推出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从临时工作组到应急管理办公室
参与应急预案制定工作组很多前期工作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彭宗超介绍,工作组成立的重要目标,就是通过征求专家学者意见、参考国内外相关法规、结合中国实实际经验,最终形成《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工作组早期的工作主要是拟定大纲,召集公共管理方面的专家就大纲进行商榷。 随着大纲的逐步成型,工作组这个临时的工作机构也正式定名为“应急管理办公室”,成为国务院办公厅的一个常设办事机构,在日后的应急预案中,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总汇和综合协调等职责,发挥运转枢纽的作用。 集思广益 实际上,在应急预案的制定上,地方和一些部委已经先行了一步。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沈荣华研究员也参与了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据他介绍,铁道部就制定过自己的应急预案,不少地方也有自己的应急预案,正是这些部门和地方的预案为总体应急预案提供了重要参考。 沈荣华还说,当时工作组召开了很多会议,每次都有不同面孔的专家出现。与会人员会针对预案提出自己的建议,有时会有很激烈的讨论,很多讨论后形成的共识,都写进了应急预案当中。最后形成的预案,早已分不清哪条是哪个专家提出的,而是一种集体的意见。 完善空间 “针对国家突发公共事件的总体应急预案,我们国家以前从来没有做过。”彭宗超评价,这次经过两年多的准备推出的总体应急预案,总体比预想的要好。 沈荣华说,预案集中了多方面的建议,体系比较规范,细节制定详尽,在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上应该是一种突破。 据专家透露,在讨论过程中,也涉及了一些尖锐和敏感的问题,但是在预案当中没有体现。但是,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附则中明确写道,还将“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本预案”。(本报实习记者欧阳波发自北京) 相关专题: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出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