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杂志专题 > 正文

《环球》杂志:美国人眼中的中国责任是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1日14:16 《环球》杂志

  文/宋晓军

  正当中国学者热烈讨论“利益相关者”,并尽情发挥想像力之时,这个词汇的首次提出者——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在2005年年底进一步阐述了他对中国问题的思路:“我试图更为严肃地介入中国问题。一方面,对于他们所取得的成就给予应有的尊重,另一方面则是敦促他们必须认识到他们在国际体系中负有更大的责任。”

  当然,佐利克并没有表态说,他的中国观可以取代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2005年6月在新加坡关于中国“威胁”的观点。

  佐利克和拉姆斯菲尔德都是布什内阁的资深成员,在对中国的观点分歧上也分别代表了美国对中国态度中的两大派。后者是以五角大楼为主的“中国威胁派”,前者则是以美国国务院为主的对中国持怀疑不确定态度派。

  但现在,美国国务院在赖斯的领导下更为强大,而作为赖斯主要副手的佐利克现在分管中国。当被问及其思路是否代表布什政府的政策时,佐利克笑着说道:“是的,我在政府工作,我当然不会发表一个没有受到政府其他成员广泛支持的讲话。最近拉姆斯菲尔德访华的时候也曾提到‘利益相关者’这个词。我敢肯定中国人一定已经密切关注到了这一点。”

  新年伊始,美国布伦博格新闻网上发表了一篇评论,开头这样写道:“根据布什政府的判断,2006年是中国年,美国会更加关注中国的人民币问题、贸易以及人权等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提醒中国谁才是老板。”

  作为目前世界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美国有着至上的优越感。谁才是老板的自信体现的正是这种优越。美国的外交政策,无论是针对中东还是东亚,都服从于一个最高目标,即维持美国在现有国际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这也是为什么2005年美国国会对中国问题的讨论主题集中在了中国在拉美、亚洲、中东以及非洲的影响力上。在华盛顿的国会议员眼中,他们由对“世界的中国”的瞩目开始转向对“中国的世界”的担忧。他们认为,中国在拉美、非洲、中东等区域正在扩大影响力。

  正是美国政治精英对国际体系的这种霸权式的解读,才会出现所谓“中国责任论”观点。其中阐述最为明确的,要算2005年9月12日佐利克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上做的一篇题为“中国往何处去:从会员到责任”的演讲。他说,中国已经不是美中建交时的中国,因此美国的对华政策应该“超越引导中国加入国际社会的‘融入政策’”,变为鼓励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利益相关参与者”。

  一个月后,拉姆斯菲尔德在接受德国《镜报》采访时同样提到了中国应承担“责任”。当记者问及中国是否会成为第二大超级大国时,拉姆斯菲尔德回答道,“我只是希望世界其他国家将敦促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建设性的、更为融入的参与者。稳定对他们的经济有好处。假如有战争没有人会赢,假如有冲突或不确定性,也没有人会赢,不稳定钱就会流走。人们希望中国日益感到他们也是成功的国际体系的一部分。”

  无论是佐利克,还是拉姆斯菲尔德,都在强调中国作为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应该承担的责任。要想成为美式尽责者,也就是要想真正成为美国人眼中国际体系中的尽责者,应该如何做呢?

  按照佐利克的解释,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挑战美国的权威,并与美国一道建设符合美国长远利益的国际秩序。在经济上,承担责任,改变贸易不平衡的状况。在外交上,协助美国处理好“问题国家”,军事上增加透明度,政治上改进民主。而这在美国总统布什访问亚洲所做的重要讲话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按照布什讲话中的标准,在美国人眼中,亚洲最尽责的国家就是——日本。

  实际上,美国是要强加给中国责任,就是维护美国化的国际社会新秩序。这个秩序中不仅包含着美国价值体系中的美式资本自由和美式人权自由,更包含着后冷战时代的美国国家长远利益。用佐利克的话说就是“对美国和全世界来说,根本的问题是:中国将如何运用自己的影响力?”

  这个问题最近有一位中国人刚刚回答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6年来临之际这样宣告:“中国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促进多边主义,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世界多样性,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这个回答不知让美国的政治精英们满意不满意?如果他们听了后感觉不符合他们所谓的“中国责任”的定义,那他们今后完全可以捂上自己的耳朵继续自说自话。(本文原标题是:解剖“中国责任论”)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相关专题:《环球》杂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