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树立强农意识 建设京郊新农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19:01 首都之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学习贯彻党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应牢固树立强农意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联系北京“三农”问题实际,着力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规划和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示范新村

  中共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北京市委也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内容,写进了北京“十一五”规划。北京应本着中央关于“多予少取放活”和“尊重农民意愿”的精神,有目标分步骤地建起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新村。为此:

  一是按北京市区县功能定位和新城建设要求,在“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协助农民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和建成一批不同类型、各具特色并有时代气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新村,借此全面推进“千村工程”。

  二是加大财政在基础设施、安全饮水、道路改造、清洁能源、美化环境和畅通信息方面的投资力度,为创建示范新村创造一个宽松环境。例如在边远山区可建立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相结合的清洁能源示范村。

  三是在对农用耕地实行最严格保护制度同时,放活对非农用土地建设的种种限制,在农村土地属权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农民参与新村开发和建设、允许社会力量进入新农村建设,把土地开发的最大好处留给农民,通过土地置换等形式筹集更多的新村开发资金,按节约和集约式开发要求建设一批示范新村,真正把城市支持和带动农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落到实处。

  四是加大“新村”的社会建设力度。政府在推进村民自治组织时,应发挥好指导、协调和服务等作用,避免因政府缺位而可能引发的种种弊端。同时“新村”建设还应率先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使示范新村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能真正发挥示范效应。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北京通州区胡各庄大营村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

  把京郊农村打造成农业科技研发示范基地

  为了发挥科技对郊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应充分利用首都农业科技资源的独特优势,着力把京郊农村打造成我国北方农业科技研发的示范基地,使之成为实施首都创新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此:

  一要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和重点组合的要求,在政府指导和推动下,促进京郊农村与各农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合作,由农村投入耕地、山林、水面、草场、棚舍和劳动力与京城不同学科的农业科技力量进行组合,共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二是共同开发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农业创新品种,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在努力创新品牌的同时,充分发挥农科示范基地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首都农科创新和农民增收互利共赢的目标。

  三是政府对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基地建设、研发项目经费和研发成果推广、应用的政策支持力度。

  四是做好京郊农民农业技能的教育与培训工作,把农业科技研发基地同时办成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基地,不断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使他们尽快成长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把京郊建设成为城乡经济发展服务的生产加工基地

  依据北京区县及新城功能定位规划要求,调整和优化北京市农业生产布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努力把京郊农村建设成

  ——为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服务的生产加工基地,已是“十一五”期间调整北京市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为此:

  一要规划好科学的都市农业体系,按照产业化经营和集约式发展要求,大力推进设施农业、籽种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高效特色等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按“多予少取放活”精神,政府对发展都市农业,应在财政、税收、金融、科技和营销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二是北京发展都市农业应按不同地区区位优势和资源特点,围绕两个服务来展开:即一为首都居民生活和休闲需要提供优质、安全、舒适的农副产品和旅游产品服务;二为京、津、冀都市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先进制造业提供配套服务。在实现上述服务中转变传统落后的农业增长方式,优化和提升农业产业结构,建立起新型的都市农业生产体系。

  三是在京郊农村逐步淘汰资源开采型和资源消耗型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在淘汰落后产业时要注意安排产业置换规划、安排好淘汰产业的农民生产、生活和就业再就业工作,从而为改善首都生态、资源环境和建设

节约型社会作出贡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