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地方两会能否建互动机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01:10 安徽在线-新安晚报

  1月15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正式会议开幕,大会将审议上海市“十一五”规划,并对2005年与2006年的相关工作进行审议。(《东方早报》1月15日报道)

  与上海一样,现在全国其他地方也正在一年一度的“两会”期间,按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程序,代表将对2005年与2006年的相关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等一系列的工作予以审议,代表也会在会议期间提出自己对政府工作的建议、意见与提案。由于这些审议情况大多涉
及社会公共和公民利益,因此势必会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作为一个选民,我建议相关部门在会议期间设立会议、代表与选民的互动机制,以使人民代表大会与代表的建议、意见和提案能在最大程度上代表民意。

  由于现有人代会实行的是间接选举和代言制,加上现有人民代表与选民日常联系机制上还存在缺陷,有不少选民与所在选区的代表没有联系,或是只知其名而不知其面,同时也不知有关代表在会上有什么建议与提案。应该说这些情况的存在,都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议期间的民意表达。因而在此条件下,及时在会议期间建立大会、代表与选民之间的互动机制,不仅有利于选民的参与,而且会有利于政治文明社会的建设。

  从现代社会文明立场看,现代公民意识的形成与建立,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只有具备了充分的社会民意表达渠道,使公民通过表达体会到自身的参与,并能从中看到自身对相关公共决策的影响。而这种参与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现代公民意识的形成与建立所不可或缺的。而如果没有符合民意的表达渠道,或者说当公众觉得自已的意见对公共决策没有丝毫影响时,那久而久之,社会公民就会对相关的民主参与程序陷入冷漠,并进而远离民主活动。如此也就谈不上会有真正的公民社会。

  所以基于上述观点,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地方“两会”能否设立会内外互动机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