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台湾富豪生活俭朴多数没有私人飞机和游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09:30 环球时报

  在人们的印象里,富豪应该是开着名车、住着豪宅、出手阔绰的一群人。

  但台湾很多有钱人,尤其是那些拥有数百亿元资产的超级富豪却“反其道而行之”,在衣食住行上奉行简单原则。他们的俭朴生活也改变了台湾人的奢华之风。

  绝大多数没有私人飞机和游艇

  以国际间公认的“真正富豪入门车———劳斯莱斯”来说,十几年前台湾只有武打明星王羽购买了一辆,亿万富豪都没有。只是近几年,才有一些人相继购买了劳斯莱斯,但像宾利那样的超级豪华车,在岛内还是很少见。很多富豪的专车甚至是最普通的轿车,像裕隆集团的掌门人吴舜文从创立裕隆汽车公司至今,其专车始终是裕隆自己的产品,一辆车的价钱不过30万元人民币左右。其他人像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远东集团掌门人徐旭东和航运巨头张荣发等亿万富翁,他们的专车也都不是国际上公认的豪华轿车。有人戏称,如果光看专车,很多人或许会以为台湾没有富豪呢!

  在西方,拥有上亿美元资产的富豪差不多都有私人飞机和游艇。前一段时间,不少媒体也报道了大陆富豪争相购买飞机的消息。在这方面,台湾富豪显得很寒酸,除了中信集团的辜濂松和长荣集团的张荣发为了业务方便各有一架私人飞机停在菲律宾外,其他拥有上千亿元新台币(4元新台币约合1元人民币)资产的岛内富豪,没有一个人拥有私人飞机和游艇。

  台湾富豪的住房也相对“寒酸”。对西方富豪来说,

别墅内有个私人
高尔夫
球场是很平常的事,甚至在上海也推出了价值几亿元人民币的豪宅。但台湾富豪的住宅,仍然停留在两三千万元人民币的水平上。台积电是岛内知名的高科技企业,其创始人张忠谋曾几次登上美国《福布斯》

  富豪榜。前两年,他买了一所住宅,号称台湾“豪宅典范”,不过才5000多万元人民币。对普通人来说,这是个天文数字,但对张忠谋而言,确实显得不够“阔气”。

  在生活俭朴方面,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堪称典范。在2005年《福布斯》富豪榜上,台湾共有7人上榜,王永庆排在第二,资产多达31亿美元,但他的生活相当简单。他在台塑顶楼开辟了一个菜园,母亲去世前,他吃的都是自己种的菜。台湾人喝咖啡时喜欢加入奶精球,每次王永庆喝咖啡时,总要用小勺舀一些咖啡将装奶精球的容器洗一洗,再倒回咖啡杯中,这样奶精球一点都不会浪费。60岁后,王永庆每天坚持做毛巾操,一条毛巾一用就是20年。他说:“东西能用,又何必换呢?”

  当然,不是每个富豪都像王永庆那样一件物品用20年不换,但台湾富豪生活俭朴确实具有普遍性。据台湾《商业周刊》调查,在拥有7.3亿元新台币以上资产的台湾百名科技富豪中,绝大多数人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很少有时间享乐。因此,所谓的“10亿元新台币豪宅、3000万元的跑车、名贵钻石手表及百万元华服”等西方富人的生活享受,在台湾真是少之又少。大多数有钱人只是开着200万元新台币的轿车,穿着万元左右的服装,有些富豪住的还是祖传老宅,穿的是千元服装,并不追求物质生活的奢华。

  信奉“不浪费就是致富的基础”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台湾富豪都是经过自身努力才创造出今天的业绩。像王永庆原本只是台北县一家米店的学徒,当时他一个月的工资连100元人民币都不到。现在虽然拥有几十亿美元的资产,但在他心里,最重要的不是赚钱,而是“扩大集团经营范围,创造更多事业让一般人有工作机会,从而提高大众的生活享受”。而他自己,只要能做做毛巾操、每天跑跑步就已经很好了。

  其他富豪也大都如此。台湾有钱人很相信这样一个“致富故事”:有一个人去请教某富翁如何致富,富翁说:“请您等一下,故事很长,我把电灯关了再说。”这个人马上心领神会地说:“谢谢您,我知道您如何致富了。”在台湾有钱人看来,若要致富就必须从每一个细小的地方节省资源,不浪费就是致富的基础。“台湾首富”、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的办公桌是由几张会议桌拼凑而成的,座椅原本是一把用了十几年的铁椅子,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才换上了新椅子。有人总结说,鸿海赚钱的秘诀就在一个“省”字。上班时间,公司走廊的灯间隔着亮;午餐时分,用餐者的办公室的灯一律熄灭。会议室的墙上基本没什么装饰,地上用的也是最便宜的地毯。为此,郭台铭常被朋友取笑“没品位”,但他说:“我现在有什么东西买不起?可是如果我真去搞品位,股东们就要担心了。”

  至少设立三四个基金会帮助穷人

  那么,台湾富豪赚的钱都用在什么地方了呢?答案是慈善事业。最典型的例子是已故英业达集团副董事长温世仁。温世仁以电子科技起家,拥有上百亿元新台币的资产,过了30岁以后,他认为人生中“赚钱的阶段”已经结束,应该开始“助人的阶段”了。为了“还富于民”,他没有做任何财产规划,去世后光交纳的遗产税就多达40亿元新台币,等于捐给社会大众。

  温世仁固然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总体上看,台湾富豪非常喜欢“与民同富”。岛内科技界之所以会培养出那么多亿万富豪,主要原因在于采取了“员工分红”的奖励办法:每个公司员工像股东一样,年底都可以享受公司分红。前几年经济景气时,一家有规模的科技公司,每个员工可以分到数百万到数千万元新台币不等的分红。在2002年的年终庆祝会上,郭台铭就拿出2.3亿元新台币犒赏先进,最高奖是价值2800万元的鸿海

股票

  此外,这些富豪老板也不忘设立基金会帮助贫苦大众。目前,台湾较大的企业集团都至少设立三四个基金会,如富邦集团就有3个基金会,每年投入10亿元新台币左右的基金,其中在台北市推行的“自立计划”,主要是帮助低收入者寻找工作机会。基金会保证,只要一年内低收入者可以将一定数额的收入存进银行,基金会就奖励同等金额,一直到他们不再是低收入者为止。

  因此,在大多数台湾民众看来,这些富豪不仅没有“为富不仁”,相反带动了社会风气往好的方向发展。十几年前,奢华之风在岛内相当盛行,当时价值100万元人民币的奔驰轿车几乎满街跑,台湾一度是全世界奔驰轿车人均拥有率最高的地区。而台湾游客到瑞士游玩时用现金购买劳力士手表的豪气,更是让当地商家咋舌。如今,亿万富豪们的俭朴生活,无疑为普通百姓树立了好榜样。本报台北特约撰稿人 萧师言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