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引进10台机器人排查管道安全隐患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7日03:46 京华时报 | |||||||||
1月14日,在各政府部门接受代表、委员询问和咨询时,市委书记刘淇指示市水务局,鉴于京广桥事件,要加大对城市管网的摸底,要求推广机器人排查管道。昨天,记者就管道机器人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市水务局局长焦志忠。他表示北京排水集团今年将引进10台机器人,排查管道安全隐患。 -现 状
污水管最老有50多岁 市水务局局长焦志忠透露,每年的11月到次年2月是地下雨污管线的例行排查期。目前,市水务局正在排查排水管道。 据市水务局排水处处长齐京军介绍,本市的地下管网总长3800公里,包括雨水管、污水管、河流管等,其中污水管线1600公里。目前,城八区的养护排查等具体工作由市水务局来负责。 齐京军说,目前,城八区的污水管道“年龄”不同,有50多年的、30多年的,还有一两年的。因为例行排查对养护工作做出评定,同时为第二年的养护计划做依据,所以排查的任务是非常重的。 -举 措 今年购机器人查隐患 为减少人工排查污水管中的困难,排水集团今年将引进10台机器人,用于探测地下管网安全隐患。 据焦志忠介绍,机器人学名叫地下管网探测仪,产自美国,引进一台要几十万元。这种机器人作业时配有300多米长的线缆和探头,以及中心控制设备,供控制室的技术人员同步监测管道内的情况。 焦志忠说,北京排水集团去年下半年已经引进了两台管道排查机器人。因为这种机器人可以深入管道内部进行实时摄像,所以今年打算再引进10台。 记者了解到,市委书记刘淇要求市水务局推广管道排查机器人,“技术到位了,工作效率就会更高,效果也更好”。 -延 展 无法推广到所有管道 排水处处长齐京军告诉记者,由于污水管道内的气体具有毒性,人工长时间作业容易引发中毒,所以排查最需要机器人来代替人工作业,但机器人无法推广到所有管道。 齐京军说,目前,本市的污水和雨水管道的检查方式包括人工下井、雷达探测和使用机器人。雷达和机器人等设备主要用于那些管径较小、人无法钻进去的小管道。 “但所有设备都存在局限性,机器人并不能用于一切水管的排查工作。”齐京军说,由于自来水管道内有高压,在这种情况下,机器人无法进入管道,所以机器人只适用于雨水管和污水管等排查工作。 本报记者 李艾 -相关新闻 污水管隐患数据库开建 “京广桥事件给了我们一个启发,那就是做一张隐患标注图,把隐患标在图上,让各施工单位共享,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注意,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焦志忠昨天表示,市水务局开始建立污水管道隐患数据库。 焦志忠说,京广桥事件后,市水务局在原有污水管网排查的基础上,增设了绘制整体管网标图的内容。这个图就像地图一样,在检查之后把那些设施老化的、建成时间较早的或者被房屋占压的等隐患管线所在位置标在图上,把图抄送给建设规划部门,让其在建设过程中引起注意,有必要的话做防护措施。 本报记者 李艾 -委员建言 开工前要有管线图 昨天,市政协委员朱蓉先提交的“关于加强地下管网建设的建议”提案受到关注。朱蓉先认为,本市加强各项建设工程的管理,施工前若无施工管线分布图,不可开工。对施工要加以监管,施工队伍资质要审查,若损坏管道,施工单位要负全责,要负法律责任,政府应明确督察。 建立管线详细档案 朱蓉先在提案中称,市政府要加大对地下管线的规划和建设,使各种网线的安装、修理、拆除都较方便,形成一个庞大的、细密的地下管道网。本市目前应健全统一各类电、气、热、通讯的新旧管线的分布及详细档案,使资源能共享,对已使用的管线,特别是旧管线在今年内要尽快抓紧检修,防患于未然。 制定管线预警方案 要建立预警机制,制定的各类管线出现各种突发事件的预警方案要详细,要统一指挥,以便及时解决问题。要加强科技建设,如用机器人等现代化手段监测地下管线运行,并制定按时按期检查的制度。 本报记者 赵升 1月3日,京广桥东南角辅路污水管线发生漏水事故,导致部分路面塌陷。为此,市水务局决定从今年污水管道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开始,建立管道隐患数据库。 本报记者 甄宏戈 摄 相关专题:2006年北京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