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北大毕业生卖糖葫芦专题 > 正文

红网:北大“糖葫芦才子”还会批量生产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3日00:15 红网

  一周前,屡次求职未果的普兰店籍北大毕业生武小锋,在家中炕头落寞地穿着糖葫芦。媒体的关注使得用人单位的橄榄枝,频频抛向这里。1月20日下午4点,武小锋决定:到鞍山“爱母医疗”工作。心情不错的武小锋在辽宁爱母医疗有限公司提供的劳动合同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从1月23日开始,武小锋将扔下糖葫芦,正式上班。 (2006年1月22日沈阳今报)

  终于,“武小锋事件”“修成正果”,“糖葫芦才子”找到了他所满意的工作。但是对于“武小锋事件”的思考却远未结束。在武小锋卖糖葫芦之前,我们不是看到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卖肉的消息了么?陆步轩这个在高考时曾是县里高考文科状元的农家少年,在北大中文系毕业后,因为工作失利不得不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并在2000年租房子开起了肉店,成了卖肉屠夫。

  我们的社会不断演绎“卖肉才子”与“糖葫芦才子”现象,说明了什么? 能否说明高校教育体制的失败?毫无疑问,北大是国内一流学府,按照惯例,北大学生的学识能力、创造水平都是优秀的。但是人们忽视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高学历与高能力是不可能划等号的!这个天底下,无论你跑到哪里,都是需要学识和能力支撑的,两者不可偏废。大学需要造就高才生,但高才生并不一定都有适应社会的能力,高校怎样培养人格健全、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高校专业设置怎样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一个社会,失业的存在,既浪费了宝贵的人力资源,也减少了社会财富的增加,更不要说经过多年培养的大学生失业了。我们能否重新审视:大学的教育机制与社会的用人体制之间是否存在沟壑?大学生是否真能依靠自身的努力弥合这种沟壑?学校是否缺乏对大学生必要的就业训练?我们的就业市场是否存在观念落后、信息耗散、体制僵化等问题?目前人才市场在信息交流、发布及管理上还存在什么问题?谁来搭建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信息沟通的平台?

  不要对大学生说什么“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不要让大学生“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当大学毕业生不再成为社会“稀缺资源”时,社会能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做些什么?高校扩招导致大学生含金量下降,毕业生就业供大于求,政府的服务职能是否都到位了?政府怎样优化毕业生就业市场环境,让大学生找工作不再那么费神?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好好思考的,不然的话,一个陆步轩与一个武小锋“软着陆”了,社会还是会批量产出“卖肉才子”与“糖葫芦才子”的!

  (稿源:红网)

  (作者:严宝康)

  (编辑:实习生:万晓娟)

  相关专题:北大毕业生卖糖葫芦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