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六龄童救父给我们哪些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5日14:13 金羊网-羊城晚报

  □胡湖

  这几天读报,有两则新闻印象颇深:其一,一名6岁男孩从广西被拐来广州,他一直试图偷偷打电话给父母,当拐他的男子突发急病入院时,他记住的电话号码助他脱了险;其二,深圳7岁女孩袁媛,在父母煤气中毒、生命垂危之际,沉着地关闭家里的煤气阀门,打开门窗,并拨110和120求救,父母重回生天。

  一为自救,一为救人,两个娃娃靠掌握的“生命知识”,打开了一扇“生之门”。在常人眼里,殊不简单。而袁媛也因此候选2005“广东十大新闻人物”。

  两人之作为,能成轰动性新闻,确乎发人深思。孩子的生命安全概念本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在里面涂鸦的,有家庭,有社会,而后也有学校(包括幼儿园)。照理说,在这个三维网络里,孩子的生命安全知识,随年岁增长而增其所必需,自救救人,“功力”渐强。然而,现实恐怕远非如此,在当今的孩子身上,生命安全知识的匮乏不是个别现象。

  正是这种匮乏,一些本可避免的灾祸,甚至悲剧,报端也不鲜见。不要说一名孩子掉进水塘一群玩伴手足无措旁观其溺这样的极端个案,单是玩耍中筷子穿喉、糖果梗喉一类事端,已令人触目惊心。上述两娃娃能凭借智慧“脱险”,当然是大新闻了。

  孩子生命安全知识为何会匮乏?一是

家庭教育的缺憾,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少父母想的是自己处处替孩子挡“险”,可能从没想过孩子会单独面对危险,更不要说教会孩子如何处理危险了。由溺爱而疏忽,父母首当其责。二是学校教育的缺位,深圳一家职业技术学院去年一项调查显示,高达54.6%的受访中学生认为学校没有对他们进行应急自救教育,深圳如此,广州会好多少?三是社会教育的缺失,新浪网一项调查也曾令人震惊:“灾难逃生知识从什么渠道获得”,18%的人称“没有渠道”,成人如此,孩子更甚。

  应该说,教会孩子安全知识,是对生命的一种基本尊重。孩子在社会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威胁不外两种:一是“灾险”,包括各种意外事故,一是“凶险”,主要是遭受不法之徒的侵害。生命安全知识也不外两方面:一是意识,识险避险,一是技能,自救,甚或救人。生命安全知识应纳入学校基本课程,且知识传授要与实际训练相结合。社会也责无旁贷,要广开宣传之门。至于做父母的该怎么办?上述六岁男孩七岁女孩提供了标杆:生命安全知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刻不容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