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也说春节烟花鞭炮“开禁”的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8日15:42 红网

  作者:刘海明

  现在的猫被主人娇生惯养,不敢逮老鼠了,于是,“猫怕老鼠”,一度是人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十二生肖中,尽管没有猫,并不等于现实生活中没有属“猫”的。

  2006年春节前夕,山东省烟花爆竹协会组织部分基层会员单位对消费市场进行了一
次调查,各地,尤其是大中城市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对鞭炮“感情深厚”的主要是30岁以上的成年人,而18岁以下的青少年对鞭炮普遍兴趣淡漠。(2006年1月27日 新华网)

  鞭炮政策,无论禁放还是开禁,总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先前,反对开禁者“忧”的无非是担心燃放烟花爆竹,要么炸伤、炸死人,要么造成环境污染。没想到,现在“忧”也出现了新品种,一些青少年因为从小没有接触过鞭炮,致使这些孩子不敢、不会、不愿燃放烟花爆竹了。你说,他们和不敢、不会、不愿逮老鼠的小

猫咪,有何区别?

  当年,鞭炮遭禁,因为其危害被夸张到危言耸听的地步。我很欣赏一位网友的话,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的安全。的确如此。出门观光旅游,遇到

交通事故,家破人亡的也屡见不鲜,可这挡不住人们出行的脚步;下水洗澡,葬身水底的时有发生,而喜欢游泳的不可能因此放弃这一爱好。在矿难频仍的时代,瓦斯夺去了无数矿工的性命,没见哪个国家关闭所有矿井,以追求绝对的安全。正因为世界上不存在绝对静止的安全,才促使人们为趋利避害不断探索,改进技术,提高安全系数,达到相对安全。为什么在能否燃放烟花爆竹问题上,就要一步到位,全面禁放呢?当时,人们以为录音机里的噼噼啪啪的模拟鞭炮声,就能满足人们对聆听声响的需求。结果怎么样?不行,鞭炮从来都没被真正禁止过。

  现在,有的城市全面开禁,有的部分开禁了。此时此刻,忽然发现,那些在没有烟花爆竹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们,普遍对爆竹怀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这是一种怎样的尴尬?政策允许,而燃放烟花爆竹的队伍“意外地”出现了断层。这种尴尬,堪称是政策一刀割断传统的恶果。虽说这种“恶果”不算多么严重,只要辅导、培育青少年(主要指城市中的)对爆竹的感情,要不了几年,相信烟花爆竹还是咱们的国粹,中国的青少年仍然可以担当起燃放鞭炮的“民族重任”,但是,目前遭遇的这一尴尬,依然值得反思。

  完美主义,作为个人的一种价值取向,原本已显得曲高和寡,有些甚至讨人嫌;作为一个社会,如果不恰当地追求臻善臻美,一旦顾此失彼,非但完美主义的理想实现不了,反而造成新的遗憾。幸亏燃放烟花爆竹政策开禁得早,如果再禁放几十年,说不定中国过年放炮这一传统民俗,真的就留给考古学家以后去发掘了。不会、不敢、不愿放炮之余,意味着不会、不敢、不愿继承

传统文化,意味着不会过年。当年,张明敏的一曲《我的中国心》,曾打动了多少中国人的心?如果民俗被人为扼杀,张明敏先生是否该演唱《我的中国民俗》了。

  不要割断传统,不要抛弃民俗,是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和谐春节,是和谐传统节日的会演,没有烟花爆竹,与春节的欢庆气氛和谐吗?尴尬的城市中青少年们,学着燃放鞭炮吧。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