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部钱进”折射行政权力运作失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30日00:05 红网 | |||||||||
“各省市区、地级市甚至县都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有的驻京办目的就是跑部钱进。”日前,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谈到对预算资金审计监督时一语惊天下:“这里有一个规范管理的问题,一些部委个别人决策决定一些重大项目的投资。”(1月29日 《重庆晚报》) 岁末年初,是“驻京办”迎来送往、“跑部钱进”的黄金时段。据说,在舆论关注与中央高层的重视下,各地“驻京办”的工作方式在悄然转变。对此,某沿海省份驻京办事
表面看来,舆论关注与中央高层的重视的确对遏制驻京办“跑部钱进”发挥了一定的效果,这“掌握项目审批权的部委门前好像冷清多了”和“跑部委的工作有所缓和”就是最好的证明。然而,话又说回来,舆论关注与中央高层的重视毕竟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风声”过后和舆论关注与中央高层的重视不到的地方,又该如何呢? 无庸质疑,“跑部”之所以能够“钱进”,原因在于,现在中央政府各部门掌握着资源分配权或项目审批权的官员,享有的自由裁量权太大,并且运作程序存在不公开的地方。从经济学讲,花钱办事有四种类型:一是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讲节约又讲效果;二是花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只讲节约不讲效果;三是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只讲效果不讲节约;四是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既不讲节约,又不讲效果。从中央政府有关部门掌握国家的公共资源,为地方服务的情况看来,这当属于第四种情况。因此,“与有关部委继续加深感情”就成了地方各级各部门,试图在竞争中取得上风的最好的选择。再试想,在地方各级各部门不需要额外支付成本,就可以平等地获取相关信息情况下,有谁会到处装“孙子”求人呢?“跑部钱进”折射出来的行政权力运作失范的问题。 众所周知,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性上找原因,普遍性出现的问题,要从制度上找原因。驻京办的“跑部钱进”,这应该属于普遍出现的问题,人们不能不从制度上考虑出现问题的原因。如果仅是以审计风暴、舆论关注、高层的重视遏制,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 这正如华东某市“驻京办”主任说所说的,“如果管好上级机关官员手中的权柄,从制度源头限制审批官员的自由裁量权,那么就能杜绝送礼便能在公共资源配置中占有优势的怪现象,‘驻京办’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作者: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