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6年春节专题 > 正文

新京报:越到佳节越要关注人们的精神贫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30日03:45 新京报

  除夕之夜,漫天飞彩的烟花,映亮了无数城市的夜空;遍地放歌的爆竹,炸浓了无数乡村的年味。中国的新春,又一次借助过年的翅膀,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祥祥和和地来了!中国年,再一次成为欢乐的象征、幸福的代言、团圆的符号。在大年初一,无数声“过年好”,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们的脸上,都开放出喜庆的花朵;而来到了大年初二,各地有着浓郁中国风情的庙会,也被人们悠闲和乐的脚步,踩出了和谐美好的新春旋律。

  不过,在新春的喜悦中,也不妨静下心来,去沉思一些事情、面对一些事情。因为这些事情,总是环绕在我们周围,也许它们不曾为我们所注意,但是,如果处理不得当,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追求幸福的质量;甚至,在有些时候,还会损害我们的生活品质与文明素养。

  相反,如果处理适宜了,则可以成为我们追求幸福的动力,进而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与文明素质,使所有的佳节都满溢甜美的芬芳。

  春节前夕,《北京娱乐信报》联合锐智阳光信息咨询公司,就北京市民“除夕夜如何过”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街头拦截访问的方式共收集样本1026个,被访对象年龄在18—60岁之间,性别控制在1∶1左右。对年龄在50岁以上的受访者调查表明:约48.6%的人除夕夜可以与儿女一起度过,比例不足五成。(1月29日《北京娱乐信报》)这就是说,在象征幸福与团圆的除夕夜,北京半数以上的老人在“守空巢”。

  与孩子相比,老人也是最喜欢过年的。因为过年意味着享受全家人团团圆圆的天伦之乐。也正因如此,不管回家的旅途多么艰难,总有无数人争先恐后踏上回家的归程,目的就是抚慰老人渴盼儿孙团圆之心。然而,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来看,在这个刚刚过去的除夕夜里,却还有那么多老人在期盼了一年之后,依然只能孤独守岁。如果参照目前全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3亿这个数字,那么,除夕夜孤独的老人又该有多少呢?

  在不能陪伴老人过除夕这个问题上,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有的理由也的确无懈可击。但是,当你这样为自己找理由时,是不是也能够站在老人的角度,替老人找一找希望与儿孙一起过年的理由?如今,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在这个背景下,沉思如何让老年人的生活更有品质的问题,就既是一种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需,也是一种培育和提升现代文明的必需,还是一种增强社会与个人责任感的必需。

  而本报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组织的“手牵手心暖心———和农民工子女过大年”行动,从1月24日开始,就一直受到读者热情关注,在捐赠爱心热线010—64049500开通首日,就有诸多市民致电表达了捐赠的心愿。据昨日本报报道,在刚刚过去的除夕夜,农民工子女何明明、马晓霞和城市孩子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无论是农民工子女“能在热水下洗澡,真幸福”的感叹,还是城市孩子朱可心小小的、孩子气的“嫉妒”,都让人备受感动。

  农民工问题,也是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我国,正在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而要处理好这个问题,不但需要政府的不懈努力,比如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保障农民工的各项权利、消除农民工所处的“孤岛”环境,让农民工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而且需要每一个城市公民伸出友爱之手,从点点滴滴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比如像北京市民林军、涂樵这样,接农民工子女到家里过年,努力营造出一个和谐相处、平等友爱的文明社会氛围。

  精神的贫困、消费的贫困,在流水一般的日常生活中,也许显现得不是特别突出;但是,一旦进入节日,这种贫困就尤其触目惊心。而各种社会矛盾,也因此容易在节日期间汇聚甚至被点燃。可以说,节日越重大,过节的气氛越浓烈,就越容易制造出更多的精神贫困和消费贫困。春节里,总有一些事情需要沉思,对类似老人除夕夜守空巢、农民工子女过贫寒年的现象,尽管我们正沉醉在佳节的幸福中,也不能不深刻沉思、坦诚面对。

  相关专题:2006年春节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