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元宵节情人节,仅仅都是节日而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09:16 温州新闻网

  春节促销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去,今年围绕着只隔一天的传统“元宵节”和舶来品“情人节”的促销战火再度燃起。土节与洋节狭路相逢,让本可以制造两个噱头的商家在炒作上不得不趋向于百姓更热衷的洋节。 “洋”盛“土”衰,折射出的是传统文化遭遇到冷落和尴尬。(据2月12日新华网)

  改革开放后,洋节再次进入中国,百姓开始重新接受西方文化,吃西餐,穿洋服,
过洋节成为时尚,并以此自荣,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对“百姓更热衷的洋节”这个结论,笔者是存疑的——

  从报道中看,支持该结论的根据,仅仅是从大中城市商家、居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待土节与洋节的态度得出的,如情人节礼品的价格和畅销,以及餐馆的生意兴旺等,至于8亿农村人和广大中城市老年人的态度是什么,由于报道中没说,我们无由得知——但可以推测,动辄30到50元一枝进口玫瑰,高昂的情侣对戒、象征“无缝爱情、亲密无间”的无缝铂金戒,以及“红白绝配,恋恋美味”的情侣套餐……决不是他们能够消费的——在上学吃饭住房看病结婚等,这些基本需求都尚难保证的前提下。

  既然消费不起,那么洋节对他们来说,宁馨儿自然是

奢侈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因此,对于部分人的忧虑:“洋”盛“土”衰,折射出的是
传统文化
遭遇到冷落和尴尬;对于部分人的提议和呐喊:保卫
传统节日
,笔者并不以为然。其实,不论土节还是洋节,仅仅是节日而已,过节就是为了开心,无非找个借口放松一下,非要叫节日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一则无此必要,二则节日也并没有能力和义务,只能是某些人的一厢情愿而已。

  精神愉悦,轻松快乐,开心享受,这些是本能,爱慕虚荣随大溜也是本能,这两点成为节日诞生流传受人喜爱的内在原因——尽管不排除节日肇始时可能附带着某些宗教、祈福,甚至政治含义等。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一份调查也证明了这点:53.6%的年轻人是为了快乐才喜欢“洋节”的,57.1%的男性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停留在吃、穿等物质消费上,而洋节更注重精神交流”,60.7%的女性认为“洋节轻松自在,中国传统节日过得累”。

  那么,怎么样才能精神愉悦,开心放松?自然离不开商家提供的精美的礼品和美妙的意境。因此,不着边际地指责“商业化炒作,把传统节日变成被掏掉内核(民族文化)的空壳”,不仅滑稽可笑,而是根本上背离了节日的要义。追求享乐(象征意义的鲜花,精美的食品,美妙的境界)是人之本能,如果脱离了商家提供的这些商品和服务,只剩下干瘪瘪的抽象的节日名称,这样的节日谁还过?

  由于洋节天生地更符合现代人的生理和精神诉求,得到城市年轻人的追宠,实在是自然而然的事。自然的就是美的,而违背自然的则是丑的。如果抱着狭隘的民族心理,为了传承民族文化而强行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则很可能陷入徒劳无功的境地。其实,社会发展有自身规律。传统节日的兴盛和消亡,都有其内在的依据,非人为可扭转。适应农业文明的传统节日,未必就一定能在工业文明中继续存在;而新兴的工业文明,也会在借鉴外来节日和传统节日的过程中形成新的节日——谁敢说现在的西方节日和传统节日就是原汁原味呢?

  社会在发展,文化也在发展,发展的本质在于创新。不否认传统文化包含着优秀的积极的分子,但并不是所有的传统都值得保留和珍藏的。在全球化浪潮下,善于借鉴先进文化,同时扬弃传统文化,才能创造属于我们时代的文化——不过千万牢记,节日就是节日,玩得开心就行,别再给节日添加上不必要的内涵什么的。作者:王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