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将访华 解中日死结不容易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4日16:22 青年参考 | |||||||||
本报特约撰稿 周礼 2月8日,正在中国进行访问的日本前自治相、日中协会会长野田毅在北京透露,以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为首的7个日中友好团体的负责人将于3月30日至4月1日组团访华,并将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举行会晤。这将是胡锦涛主席自去年9月底会晤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奥田硕以来同日本要人的首次会面。鉴于目前两国高层沟通管道严重缺乏,桥本龙太郎又
日本政坛的一流剑客 桥本龙太郎1937年出生于东京。其父桥本龙伍曾担任厚生大臣和文部大臣,并获得“坚强、廉洁的政治家”的美称。1963年,桥本龙太郎继承父亲的政治事业,当选国会议员。1978年12月7日,大平正芳内阁成立,41岁的桥本龙太郎入阁担任厚生大臣。此后,桥本龙太郎多次入阁,先后出任运输大臣、大藏大臣和通商产业大臣等职,并成为经济领域的行家里手,在日本政界博得“经济通、政策通”的美誉。1996年1月,桥本以自民党总裁身份出任日本首相,走上了个人政治生涯的顶峰。 桥本从政以后一直推行强硬政策,高唱改革论调,得到了日本中青年的欢迎。桥本在担任通商产业大臣期间,还曾与美国贸易代表坎特唇枪舌剑,其强硬作风至今仍为一些日本人士所称道。1998年7月,自民党在参议院大选中惨败,作为党内头号人物的桥本龙太郎被迫引咎辞去首相职务。但他此后并未隐退,而是积极利用其在政坛及外交事务上的影响,发挥独特的作用。 在外交方面,桥本强调自立外交,即在维持日美同盟关系的基础上,使日本在全球拥有更大发言权;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过程中,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为此,他执政期间以日美关系为外交主轴,强化日美安全同盟。1996年4月,桥本与到访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美“独立号”航母上签署了《日美安全联合宣言》,大大提升了日本的军事作用。 此外,桥本龙太郎还是一名活跃于政坛的剑客。受父亲的熏陶,桥本龙太郎自小喜欢剑道,他认为剑道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更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只有用心体会才能领悟个中真谛。桥本的个性也颇合日本独有的剑道精神,即勇气、力量、忍耐和技巧,他能在风云变幻的日本政界,打出一块自己的天地,也正得益于此。值得一提的是,桥本龙太郎还被誉为“剑客首相”,因为他是日本剑道的五段高手,这在日本政界几乎是凤毛麟角。 不是“亲中派”却更值得期待 但是,桥本在历史认识问题上却长期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他曾担任“日本战争遗族会”和“大家都来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之会”会长。他曾对中曾根首相中止参拜靖国神社表示不满,并坚持在每年8月15日前后赴靖国神社参拜。桥本虽然承认日本侵略过中国和对朝鲜半岛实行过殖民统治,但却不承认对亚洲其他国家的侵略,并表示“是不是侵略,是一个相当微妙的问题”。此外,桥本着力推动签署的《日美安全联合宣言》明确表达了美日两国一致反对大陆对于台湾的“武力威吓行为”。因此,桥本严格说起来不能算是“亲中派”,但比起“保守偏右”的小泉纯一郎,也勉强算得上是有“鹰派”色彩的“中间派”。 虽然不是“亲中派”,但桥本龙太郎在推动日中关系方面却是功勋卓著。早在1978年10月,桥本就陪同田中角荣会见了访日的邓小平同志,两人结下了浓厚的友谊。1979年,桥本为接受1945年被美军击沉的“阿波丸号”运输船遗骸首次访华,并援助北京建立中日友好医院。1997年9月,桥本还曾以首相身份对中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 不过,最不能忽略的是1990年初桥本以大藏大臣身份对中国进行的那次访问,那是1989年政治风波后西方国家正部级政要的首次来访。在当时的国际大环境下,桥本的来访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时,也正说明桥本具备在特殊时刻完成特殊使命的人脉和能力,这也是如今外界一些分析人士对他今年这次三月之行寄予厚望的一个原因。 想解“中日死结”不容易 有分析人士指出,桥本此次来访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借助过去与中国领导人建立起来的良好关系,通过与中国领导人的会谈缓和近期紧张的中日关系,并寻求解开中日历史问题“死结”。当然,也不排除他为日本决策层“捎话”的可能性,这些都是有助于推动中日关系向前发展的。 事实上,中日间长期的“政治冷漠”已经引起了日本经济界的担忧。他们认识到,日本经济近年开始走出谷底,稳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托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福。目前,中日高层沟通管道的阻塞加剧了中日间的“误会”与矛盾,而中日“政冷”现象的持续必将损害中日经济关系。因此,他们希望透过“具官方意涵”的民间管道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桥本在日本政界有较高威望,与中国领导人又有较好的私人友谊。因此,桥本顺理成章地成为日本经济界向中方表达希望中日关系稳定发展的最佳人选。 不过,桥本此行要想得偿所愿恐非易事。小泉政府坚持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一意孤行,实际上反映了日本政界精英对历史问题的战略思维。而在历史认识的问题上,中国政府更是不可能作出无原则的妥协。在这种情势下,日本的有识之士要依靠民间或国会的力量来突破“政冷”,难度确实不小。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