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开设灵堂吊唁王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5日15:08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2月15日电(记者李江涛)经过几天紧张的布置,北京大学设在百周年纪念讲堂的王选院士灵堂于15日9时正式开放,截至当日中午,已有数百人前来吊唁。一位吊唁者说:“王选院士的为人、治学,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上午8时多,灵堂开放的时间还未到,门外已有数十人排起了长队。记者在北大百周
灵堂里哀乐低回,气氛肃穆沉重。悼念的人群中有北大领导和师生,有王选院士的朋友、同事、学生、邻居,还有许多与他素不相识的人也特意赶来。他们有的手捧鲜花,有的抬着花篮,每个人胸前都佩带着小白花,缓缓地走到王选院士的遗像前,鞠躬志哀。许多人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北大法学院的金瑞林教授,与王选是四十多年的老朋友、老邻居。前几天他刚刚出院,今天坚持来与老朋友道别。金先生在留言册上留言时,抑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多次拿纸巾擦去夺眶而出的泪水。 他告诉记者,王选教授的生活十分俭朴,“住佟府园的时候,他已经是教授了,而且已经有了很高的成就,却仍在很小的平房里住了很多年。后来他搬到了承泽园,在七八十平方米的地方一住也是十多年。北大给他位于蓝旗营的院士楼,14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他不要;方正大厦提供的高层住房,他也不要。” 金先生深情地回忆说,王选在出国访问期间,国外提供很高的待遇要留下他,但他都毅然谢绝。“起初他自己坚持不申请院士,是经过周培源先生多次动员后才去填表的。”让金先生感触深刻的还有王选对培养年轻人的态度,“他自己多次强调,现在看我还有什么成就,不是看我自己,而应该靠培养年轻人。”金先生说,五十几岁时,王选便开始注意培养年轻人,他一直强调,要铺路,要甘为人梯,给年轻人让路。“这对一个很有成就的科学家来说,很不容易。” 记者从北大新闻中心获悉,从2月15日上午9时至19日中午12时期间,每天上午9时至16时,王选院士的灵堂面向公众开放,供各界人士吊唁。 被誉为“当代毕昇”的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因病医治无效,于2月13日11时3分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70岁。(完) 相关新闻: 生活简朴 做人认真 王选千万奖金全献给科研 在呼唤创新的季节纪念王选先生
相关专题:王选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