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的“度量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15:01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评论员 戴志勇 以台北市长身份在欧洲“招商引资”的马英九,于英国当地时间2月13日晚6时30分在伦敦经济学院演讲,从媒体预先曝光的讲稿来看,他拟提出的“两岸关系新典范”,主张两岸从对抗(Confrontation)、和解(Conciliation)过渡到合作(Cooperation),以期达成和平(Peace)与繁荣(Prosperity)的“二P目标”。
而之后在马英九的演讲中,他提出若国民党赢得2008年“大选”,将尝试恢复两岸以“九二共识”为基础的政治对话,展开和平互动。马的这个讲话,系首次系统阐明其两岸构想,其假想的听众无外以下三方:一是岛内民众,二是海峡这边,三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 岛内民意的改变正在进行之中,无论是在“因两岸对抗而引爆战争”这一生死存亡的层面,还是在岛内经济发展以求得更幸福的日常生活的层面,争取和解、合作共赢的主张都会给国民党加分。同时,按照马英九在接受媒体专访时的解释,他提出这样一个说法,旨在跳出统独的对立。稍一思量便不难发现,针对陈水扁试图通过操弄“统独议题”的老路来博取认同的做法,这个解释正是连消带打的一着好棋:不但避开上纲上线的“统”“独”之争,还暗指民进党陷于“台独理念”的泥沼,却无法在两岸问题上采取给民众带来“和平”与“繁荣”之有效措施的无能。 而海峡这边关心的是,那个在2005年12月接受美国《新闻周刊》时说“国民党的终极目标是统一”的马英九,有没有什么变化或者实际的措施?大家都清楚,依目前两岸的实际情势而言,台湾地区“在野党”主席大胆讲出“终极目标是统一”固然反映出岛内民意的巨大变化,但真正实质的进步并不在于对“统一”的口头宣示。推进两岸的“直航三通”,扩大两岸民众的交流与合作,是在为中华民族的最终统一创造条件。走和解之路,正是大陆所乐见的两岸发展趋势——既然时间从不静止,“现状”也将在交流互动中自然迁移,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融合,协商统一就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可以预见,即便马英九所说的“两岸必须要有一些共同的价值标准”,亦必然会在持续沟通中逐步达成。 在国际方面,美国刚刚敲打完总是时不时弄出点“意外”的陈水扁,正在为目前包括伊朗、伊拉克、朝鲜在内的多个“热点地区”焦头烂额,自然希望听到台海缓和的声音。目前只有日本,不会太乐于听到马英九的“三C二P”论。而日本的态度,或许民进党会非常重视,却根本不构成国民党的困扰。 如果岛内主流民意以及国际社会的绝对主流都期待两岸和解,意图在2008年大有作为的马英九该有何种“度量衡”,本就不是一个费力的选择。提出自己的理念与规划只是第一步,要保持甚至加强目前的民意与国际舆论支持度,其后续的跟进措施更为重要。这一方面是要考验处于“在野”地位的国民党如何有效推进两岸接触与合作,另一方面,则是要考验马英九如何处理与王金平的关系,继续推进国民党这个“百年老店”的转型,使其从一个权威主义的、理念型的政党向一个民主的、选举型的政党转变。此外,让马英九棘手的,还有最近明确表示要参加台北市长竞选、声称“谁也挡不住我”的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虽然舆论认为马英九凭借其“不沾锅”的清廉形象和“三合一”选举的胜利取得了“泛蓝共主”的地位,但泛蓝倘若不能有效整合,则宋连2000年“选举”失利的殷鉴不远。这些挑战,都需要马英九度势、量时、衡局,做出决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