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滩画报专题 > 正文

董桥: 我不妥协,我一直在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17:25 外滩画报

  本报记者香港独家专访

  董桥的“才子文章”广受喜爱,他的另一身份是《苹果日报》社长。董桥认为,好报纸必须能引起争论,并能在关键时刻为读者站出来。60 岁前,董桥不断地改变风格;60 岁之后,他开始只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文/ 曾进 图/ 邓永安 ( 香港)

  华语读者几乎无人不识董桥,他的作品常被视作“才子文章”,算是与林语堂、梁实秋、周作人一路,他也承认过早年文风深受周作人影响。董桥精通古玩与书法,又是英国剑桥文学博士出身,行文中白话夹杂古文与英文,活脱脱一个温文尔雅中散发着贵族气的文人书生。

  董桥如今是香港发行量第二的报纸—《苹果日报》( 香港及台湾) 主席,《苹果日报》( 香港) 社长。从文人气的《明

  报》转投商业化的、一度被指为“血腥”与“黄色”小报的《苹果日报》,董桥说,就是因为他很好奇,关心当下这个时代传媒世界的变化。

  在香港,要看董桥的文字,花6 元港币就可以买到一份《苹果日报》。要见董桥本人,则可到位于新界将军澳工业区西骏盈街8 号的《苹果日报》所在地。

  但是,想见董桥并不那么容易。进了报社大楼,先把名片、证件交给门卫登记,再在大楼底层接待处用证件抵押换会客卡,然后上楼等待; 在董桥秘书的指引下,经过密密匝匝的开放式办公区,最后来到一间标有“社长办公室”的小屋,看到一个男子正在一堆文件中埋头苦干。这个人就是董桥了。

  董桥放下眼镜站起身来,他高高瘦瘦、玄衣素服、不苟言笑。握手寒暄后,马上招呼记者坐下,直接进入正题。回答起问题来,他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眼前的董桥,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惜时如金,完全不见那个文字中带着旧派文人气息的董桥。

  董桥的办公桌前是翁同 写的条幅—“闻鸡愿着鞭,射虎期穿石”,对联下整整齐齐摞了两堆书,大多是英文书; 进门处的书架上,陈列着他近几年出版的散文集。董桥的秘书告诉记者,由于房间里书太多,很多书不得不放在办公室外的公共柜台上。

  采访中,办公室的门始终敞开着,《苹果日报》的老板黎智英其间进屋催董桥开编前会。黎智英人称肥佬黎,又名JIMMY、疯子,香港传媒界的头号人物。

  9 年前,正是他用高薪将时任《明报月刊》总编的董桥以及香港“狗仔之父”叶一坚等请到了《苹果日报》,以期对抗香港第一大报《东方日报》。董桥告诉记者,《苹果日报》大楼内,从大厅到每一层楼都有大幅的黄永玉的水墨画,均是凭黎智英和黄永玉的私交所得。

  采访结束后,董桥为记者签名赠书,他从公文包中掏出胭脂盒大小的景泰蓝印泥,印泥蓝红相间,有种别样的古典韵味。盖上印章后,董桥仔细看看印戳,这时,他似乎又恢复成文字里的那个风雅才子了。

  B= 外滩画报

  D= 董桥

  《苹果》: 做一份有个性的中产报纸

  B: 内地读者对您的报人身份知道得并不多,能谈谈您从事新闻行业的经历吗?

  D:去英国留学之前,我在美国新闻处、英国广播电台、美国《读者文摘》都呆过,都是西方新闻机构。然后,我去了《明报》、《明报月刊》,9 年前,我来到了现在的《苹果日报》。

  B:《苹果日报》从早期被指为情色报刊到现在的大报,你是怎么将它转变的?

  D: 总是要慢慢变吧,加一些东西进去,然后再减一些东西。慢慢减、慢慢加。《苹果日报》的读者群已慢慢变得很中产了,中产阶级看得多了。当然,我们也不会完全迁就他们的意识形态。

  B: 你设想中的中产报纸应该是什么样子?

  D: 中产报纸,还是要有一种公共知识分子的使命和倾向在里面,而且应该注重生活的品味与美感,这些都需要慢慢形成。

  B: 你一直提倡雅俗共赏,你觉得怎样才能做到这点?

  D: 雅俗共赏比较难。我们要求在一些问题,比如重大社会问题上,文章应该做得大一点、好一点。针对一些特定新闻事件的报道,不能过分迁就读者,而是要有自己的信仰、立场和个性。

  B: 那么,《苹果日报》的个性是什么?

  D:《苹果日报》有自己的信仰,有坚定不移的个性。有些东西绝不能妥协,对不对?有了这些坚持,一份报纸才会有精神,不然的话,报纸完全走市场路线,一点意思都没有。市场要什么你就给什么,报纸就永远不会建立起个性。这种信仰报纸应该有,不然报纸就成为百分之百的商品,那就没有意思了。

  B: 对你来说,报纸绝对不能成为商品?

  D: 那当然,报纸如果光是走商品路线,你也无法销售很多,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力。

  B: 听说经常有人到《苹果日报》报社大门来捣乱?

  D: 当然,当然,其实也不是什么大的捣乱,一些人在那里抗议,这当然会有啦。所以我说,做报纸必须认识市场,但不能完全跟着市场走,要有自己的信念、地位和影响力,否则很难建立起自己的传媒世界。

  B: 你认为什么样的报纸才算是一份好的报纸?

  D: 风平浪静的报纸肯定不好。媒体要做得好,必须要能引起争论、引起喧哗,必须要有人议论,那很重要。你的报纸没人讲也没人骂,你做它干吗?你总是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才行,读者也需要你在某个关键时刻站出来,这一点太重要了。要生存,就必须要有市场眼光,但走进市场后就要建立风格和信仰。信念是必须要有的,这样才可以拿到一点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如果做不到这点,我今天也不会做报纸了。

  从文人办报到商业办报

  B:《苹果日报》目前大致状况如何?

  D:做报纸,在香港一向竞争很大。《东方日报》向来是第一位,《苹果日报》平均日发行量在31 万或32 万。目前对报纸最大的威胁来自免费报纸,如《头条》和《AM730》,它们吃掉我们大概1 到2万份;《太阳报》降价对我们也有打击,我们的发行量掉了几千份。

  B: 那《苹果日报》也会降价吗?

  D: 做报纸都会面对这种情况,这些打击总是会来的; 关键是要不断改革,根据市场变化作调整。我们不会减价,主要是在内容上不断改进和更新,让读者有新鲜感。

  B: 你最重视《苹果日报》的哪些部分?

  D: 中国新闻、香港新闻我们都觉得很重要,我花了很多精力在里面。财经新闻和副刊我反而很少管,由相关的副总编辑负责。

  B: 香港人似乎特别喜欢看《苹果日报》的副刊—《名采》?

  D:《名采》是黎先生的构想,整个副刊版面都是他的设计。通常一个报纸的副刊都跟报社老板的构想有关,副刊上的很

  多作者比如蔡澜、李碧华等都是他多年的朋友。

  B: 你在《明报》做了那么久,怎么会选择去《苹果日报》的呢?

  D: 我在文人报纸《明报》做了很久,那时我正处于从青年到中年的转变过程。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现在的不一样,“文人办报”还有可能站得住脚,还有成功的机缘。比如查良镛先生和林行止先生,他们都是文人办报的最后一代人。但是,《苹果日报》一出来,很短的时间内就在香港拥有了很大的市场占有率,我对此很好奇。离开《明报》后我到公开大学休养了两年,我很想研究《苹果日报》为什么那么成功。那个时候,美国的《读者》、《纽约时报》也好,英国《泰晤士报》也好,都受到市场压力,办报方针都在变。我也在思索,也很好奇,所以就进来了。

  别人也在议论,我怎么进了《苹果日报》?人家怎么说我完全不管,那是我个人的事情。我进来了以后,果然学到了很多东西,留意到了我之前没有留意过的东西。

  B: 比如说呢?

  D: 市场。我们以前办报纸,是在监督政府、指导民意、感化众生。你想想看,时代变迁了,现在越来越商业化,这样的声音,听的人会不会多呢?只会越来越少!可是同样一首曲子,如果你换一种方法去演绎,人家就会去听了,对不对?首先,必须先占有市场,必须学到什么样的产品人家会买; 先让他买,买了之后再去想,除了卖给读者想要的东西之外,我还是可以有一些我认为重要的、对这个社会、对整个生活环境和未来有承担的东西。《苹果日报》已经有了这些内容,而且也不会影响销路。其实,贴近市场和坚持个性,两者是可以并行的。

  现在只写自己喜欢的东西

  B: 你认为这样的做法是“妥协”吗?

  D: 我绝不认为是妥协。比如说,你写一篇文章,当然希望有更多人去看; 如果你不妥协的话,就是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你可以写古文,可以写很老的话题,可以不顾别人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一个作家如果做到那样的程度,我会很尊重他,但我不是那样的个性。

  B:“董桥”一直在改变风格吗?

  D: 我认为我的作品必须不断地更新。在这个过程中,我所尝试的写法可能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但我总是要变的,不变的话,永远是那个“董桥”,这虽然可以说是一种风格,可是满足不了我对自己的要求。所以,你说这算是“妥协”吗?

  我也不反对别人这么说,可是我不认为我是在妥协,我是在要求进步。而进步呢,就难免因为这个世界的各种关系,而更正自己的要求。

  60 岁前,我在不断地变。60 岁之后,到现在为止,我可以写我想写的东西。我已经64 岁了,反正大家都已经知道董桥是什么人了。我不愿意,也从来不考虑自己的书的销量,多一个人看当然更好了。

  现在我只写自己喜欢的东西,像字画啦、古董啦。人都过60 岁了,还能怎么着?

  B: 你平时作息时间是怎样的?

  D: 早上11 点起床最早了,下午2 点到办公室。我住在香港,不在九龙,开车来报社要半个小时。晚上做到12 点回家,像我们几十年做报纸的人,时间都颠倒过来。我每天会议很多,大概每天五六个。

  B: 你现在每周大概写多少篇文章?

  D: 哪里有时间啊?我每个礼拜就写1篇,因为太累了,不能写那么多。《记忆的脚注》之后,我就完全不写政治了,而是讲自己的字画和收藏。

  B: 写作速度如何?

  D: 差不多3 个钟头1000 多字。如果写政治和评论,那就更容易,1 个小时写1 篇。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