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乡约》:太阳村村长张淑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18:25 央视《乡约》 | |||||||||
央视《乡约》播出节目《太阳村村长张淑琴》,以下为节目内容。 本期节目播出时间:2006年2月25日21:52,重播时间:2月26日13:30,届时敬请收看。 编导: 孙静 责编:王少华
童年本来应该是快乐的,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快乐的童年。据有关数字统计,以全国各级法院每年审判的40万件案例计算,其中已婚罪犯约占70%,也就是说:每年约有近30万罪犯子女面临失去父母亲情,其中的一部分孩子也可能因无人抚养,而面临更为恶劣的境地,成为一个不幸的特殊群体…… 在北京市顺义区有一个特殊的村子,村子有着一个很阳光的名字---太阳村.里面生活着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来自于全国各地不同的角落,在他们童年的记忆中都有着一份惶恐不安或悲痛的记忆……然而,在这里他们又重新找回了他们失去已久的快乐,帮助孩子们重回快乐的就是一位被他们称为张奶奶的“特殊村长”——张淑琴。 张淑琴,一位普通女性怎么会和这群有着特殊背景孩子联系在一起呢?这事情还得从十几年前说起。 今年57岁的张淑琴当过知青,下过乡、行过医,1985年通过考试,她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在陕西省监狱局一个内部刊物做编辑。在长期的监狱采访与犯罪人员接触过程中,让她发现并开始思索一个问题:假如是英雄或烈士留下的孩子,人们会把敬佩和感激之情转移到英烈子女身上;但对于罪犯的孩子有些人则会把痛恨及厌恶延伸到这些孩子身上,使他们沦为一个不幸的特殊群体。而这些孩子如果得不到妥善安置的话,很大程度上又会影响到父母在狱中的表现。为了让罪犯能安心服刑。张淑琴决定帮助那些因父母入狱而无人照看的孩子。 1995年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张淑琴发起创办了第一家特殊儿童村,第一儿童村选址西安, 18名无人照看的罪犯未成年子女进驻儿童村,从此有了一个温馨的家。儿童村属于民间组织,没有任何财政拨款,面对儿童村嗷嗷待哺的孩子如何解决经费来源,便成了摆在张淑琴面前的第一大难题。于是身为一级警督的她开始四处化缘筹集资金,经常奔走于各大企业之间,吃闭门羹碰壁也是经常性的事情,这个过程中她也落下了一个与她身份极不相称的外号---“丐帮帮主”。 一名监狱系统的普通记者成天为一群罪犯子女而奔波操劳,张淑琴做起了一件在别人眼中标新立异的事情。这个过程中她被视作 “有野心的女人”、“爱出风头的女人”,甚至被人理解为想捞取政治资本…面对别人诸多的非议和不理解,张淑琴也曾犹豫过,有一段时间几乎连门也不出,把自己整天关在屋内查阅资料并思索自己是否该继续下去,最终还是因为心里放心不下这群孩子,性格倔强的她选择坚持挺了过来。 在诸多热心社会人士的关心帮助下,儿童村不仅维持了正常的运转,社会影响也逐步扩大。更多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被送到了这里.面临儿童村满员的状况,张淑琴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以坚韧毅力凭借各方力量相继办起了第二家、第三家特殊儿童村……为使得这项事业更好的推广辐射出去从而帮助到更多的孩子,2000年张淑琴选择了北上,在北京建立了一家特殊儿童示范村,并给它取了个很阳光的名字 ---太阳村。在这里,张淑琴不仅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更以其独特的管理、教育模式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阳光的天空。 特殊环境: 走进太阳村,首先就会被这特殊的环境所吸引。一棵参天大树屹立在村口旁侧,一把绿伞直撑云天,“太阳村”三个红色大字赫然醒目。一段新修的水泥马路将村子与外面的世界相连。昔日泥泞的路面,低矮破旧的平房、萧萧的杂草已不见踪影。村中规划得井井有条:两层的办公楼居中而建,小礼堂、图书室分列两旁,球场,广场、花圃、菜地、游乐场由一条条小路相连。八栋由社会企业及爱心单位捐助盖起的“爱心小屋”坐落于荷塘四周,冠之予花园式布局一点也不夸张。 “爱心小屋”虽为简单的平房建筑,却色彩鲜亮,所有的外墙都被凃满了充满童趣的壁画。就如同进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用“村长”张淑琴的话说:花园般的生活场所,多彩的童话世界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对于这群有过心理阴影的孩子们来说营造这样的环境显得更为重要。可见在太阳村的设计规划之初就是煞费了一番苦心。 特殊管理: 我们到达太阳村的时候已近中午,村子里只有几个学龄前儿童在爱心妈妈的看护下快乐的玩耍,大孩子们还在附近的学校上课,“村长”张淑琴正接待一拨前来捐赠的爱心人士。趁等待的空隙我们架起机器拍摄了一组村中的美景。身处这样的一个拍摄环境感觉更像是一个度假村或其它的郊游景点。当张淑琴把来访客人送到村口的时候,村里的孩子正排着整齐的队列放学回村,远远就能听见孩子们大声的叫唤“张奶奶”及对客人彬彬有礼的问候。往往来到太阳村里的客人对村里孩子第一印象就是这儿的孩子特别有礼貌。孩子们所居住的爱心小屋门前都有个巨型的橱柜式鞋架,一双双鞋子整齐排放,很是温馨。从整洁干净的环境就可以看出这里的孩子拥有良好的生活规律及起居习惯。 在太阳村,孩子们的一日三餐都需要排队集合,各个小屋的成员自己轮流值日打饭和打扫卫生,年龄大一些的孩子还要轮流到后厨帮厨。每个孩子每个月的伙食标准是120元左右。由于社会筹措缺乏保障,太阳村期望能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部分经费,从2002年4月开始,儿童村便租赁了260亩土地,种植了枣树、花生、玉米、黄豆等农作物。在假期里,孩子们也到地里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准备。此外,为了让这些孩子们将来能够凭真本事适应社会,太阳村更注重孩子们的技能培训。针对孩子们的兴趣特点分别设立了木工班、缝纫班、插花班、美容美发班等。用“村长”张淑琴的话说,这就是自力更生教育,因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特殊的教育: 虽说太阳村占地面积小,却也是个健康的社会模型,为了让孩子在一个和谐、友爱、有公德心的小社会里健康成长,张淑琴注入了更多良苦用心。据张淑琴介绍说:特殊的成长环境造成了这些孩子特殊的性格和心理状况,原本拥有双亲的突然只剩单亲,甚至双亲尽失。加上目睹父母被捕受到惊吓,家庭生活失去保障,无助、惊慌、或者饱受周围人群甚至是亲戚的歧视,很可能造成孩子们潜伏的心理障碍。孩子们最常见的心理障碍有12种:仇恨、报复、攻击、自毁、封闭、不信任、撒谎、自卑、无情、反群体、溺床,有些也因为从小受到父母犯罪的不良影响,所以,对于这些有着不幸身世和心理问题的孩子,教育起来显得压力更大。 针对孩子们的特殊成长背景,张淑琴特别注重孩子的心理辅导教育。除了身教,她认为孩子能在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小社会进行长期感化,对建立人格有极大帮助。除此她还四处求助,要求赞助者协助邀请儿童及少年心理专家前来为导师进行师资培训。 特殊的团队: 儿童村的创办过程中,不仅仅是张淑琴个人的付出,她的两个女儿、一名侄女也都被拉到了这个队伍中来。 从第一家儿童村创办至今已有十年,在张淑琴的不断努力下,六家儿童村先后在陕西、北京、河南等地创办起来。落在张淑琴肩上的担子就更为沉重了。如何才能帮助到更多的孩子,让这项爱心事业继续发扬光大。扩充队伍与借助社会力量成为了延续这项事业的关键。受张淑琴事迹的感染,诸多的志愿者、义工来到了儿童村,除此之外,一些曾经受过救助的孩子及刑满释放人员也选择了留在这里。如今,在这个代养有百余个孩子的“大院”,连种地、炊事、负责看管的义工及“爱心妈妈”,总共才10余名工作人员。 特殊的远景: 在努力办好现有的儿童村之外,张淑琴还在想着进一步向全国辐射,开办更多的儿童村,2004年张淑琴从陕西省监狱局正式退休。在河南新乡,她又开办了第六家儿童村,目前,在陕西、河南和北京所有儿童村里面,一共有200多名孩子在学习和生活,而从1996年到现在,十年间接受张淑琴救助的孩子已经达到了600多名。现在,张淑琴又有了新的目标,计划每年开办三个新的儿童村,让更多的服刑人员无人抚养的未成年子女受到救助。在她的构想中这样的太阳村会越来越多,让它成为一个太阳系,去温暖到更多的孩子。 本文采访线索由央视七套《乡约》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乡约》栏目查阅。 注:CCTV-7《乡约》栏目播出时间:每周六21:52分 重播时间:每周日13:30,节目时长45分钟,无限精彩尽纳其中,届时敬请收看。 相关专题:CCTV《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