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重庆武林的江湖现实/民间高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19:18 时代信报

  重庆武林的江湖现实/民间高手①

  余门拳的延续,更像是传统武术的一个纯民间生存样本——或者在现实中艰难维持,或者和武侠小说一样,渐渐被遗忘成一些不可考证的传说。

  寻找余门拳的传人

  信报记者 李蔷/文 张秀良/历史图片翻拍

  有一种说法至今在重庆武林广为流传——上世纪30年代,统治重庆武林的是张余二家,武功路数一南一北。张家以张腾蛟为代表,余家以余发斋为代表,二人都是“袍哥”人家。张腾蛟“嗨”的是“管事”,余发斋“嗨”的是“大爷”。

  这里,我们说一下余家。

  上网发帖寻觅余门传人

  据说,当年余门弟子无计其数,余门拳威震四方,珊瑚坝百日摆擂无人敢应。如此,找个把余门弟子应该不是难事吧。

  然而,虽然江湖上“余门拳”如此了得,但出了江湖,人们对“余门拳”知之甚少。寻找余门宗师、弟子,竟成了难事。记者无奈,只有在网上广发英雄帖,寻觅余门传人。

  第二天居然真的有人给记者打来电话说,位于枇杷山的“扬武武术馆”就是传授余门功夫的地方,现任馆长林永发是余门的第五代弟子。真应了那句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林永发,不足1.7米,背阔腰圆,鬓须如墨,目光如炬,英气勃然。记者猜其年龄约莫四十三、四,林大笑,拿出身份证:“我已经56了!”

  林永发亲自驾车,带记者从枇杷山公园大门进去,爬上一个大坡,有一个开阔地带,“重庆扬武武术馆”就在这里。古色古香的两扇红门,颜色已褪去不少,门上面镶嵌的铜钉也锈迹斑落,但这陈旧的模样在国画般氛围的枇杷山里倒显得和谐。

  武馆不过6平方米,正对大门的墙上,黑底金字写着“余门源流”,旁边的墙上悬挂着第二代传人余鼎山、第三代传人刘梓明、万人杰,第四代传人杨少秉的照片。另一堵墙上是余门的一些历史照片。其中有一幅,1933年,南京举办全国第二次国术考试,师爷刘梓明和全国武师的合影,这些照片显示着余门当年的辉煌。馆内设施相当简陋,两张桌椅和一个装着杂物的书架,配上发黄的

老照片,时光仿佛一下子倒流了几十年。

  民间武术的现实根基

  林永发介绍,武馆是师傅杨少秉去世后,余门子弟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兴办的,成立至今已经7个年头了,有会员二、三十人。这里是余门弟子的精神领地,每天午饭后,便有不少弟子在此切磋,晚饭大家“打平伙”,各得其乐。余门弟子,几乎都是四五十岁,有的下岗、有的退休,在这里,他们找到了寄托。这似乎才是现实生活里,可称作“武林”的真实圈子,他们构成了民间武术最现实的根基。

  目前的状况,很难让人想象余门当年的兴旺景象。记者想了解余门更多的故事、传说,林永发却说:“很多资料在文革的时候,被师傅烧了,而且,余门讲究做人做事内敛,当年宗师、师爷叱咤江湖的事,师傅从不张扬,因此很多事情到我们这代知道的很少。”

  林永发现在是国家武术六段,国家一级裁判。身为余门中人,他感到“有面子的事”是,自古以来余门拳在各种赛事中不负盛名。从1918年,宗师余发斋偕子余鼎山,在成都青羊宫摆擂,打败当时四川督军熊克武贴身

保镖李国超,一举扬名;到1928年,在山王庙德育社(今渝中区人民公园内),举行第一次国术考试,师祖余鼎山名列武士第一名;再到1932年,在大梁子豫园剧场(今人民剧场)举办的“重庆市春季国术观摩赛”上,师爷刘梓明,在1000多人参加的单循环擂台中,获成人组第一名。余门弟子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林永发自己,去年11月,在云南举办的“首届中国传统武术节”上,荣获A组金牌一等奖。

  在记者的再三要求下,林永发换上行头,展示了“余门拳”的武艺。只见他形如猫穿狗窜、兔滚鹰翻,绵软中突发刚、短、脆、明、暗、断、化八劲,攻防技击全面,展示出武力阳刚之尚武精神。给记者最直接的影像,余门拳在冷兵器时代,是可以直接上战场杀敌的。

  林永发接受记者采访是忙里偷闲挤出来的时间,两个小时后,他开着车急冲冲赶回沙坪坝,作为重庆市第二公交公司后勤服务中心主任,他很忙。

  也许这才是现实的江湖。现实江湖和武侠小说中江湖的最大差别在于,现实中的“侠客”们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是生存,其次才是武功。

  -小档案

  余门源流

  清乾隆壬申年余氏先祖自广东潮州府大浦县清溪村迁徙于四川简阳县石桥镇,余氏宗祖世代习武,祖上常与释、道及各流派宗师名家切磋、交流,并参照儒道学说,逐渐融汇,糅合成兼有南北两派,内外两家风格的独特拳种。

  余门拳动作突出攻防技法,以攻为主,手法多、变化快,直进急退、迅猛力整,挨肩、挤靠、滚捆、擒拿架式低矮,技击时多以“云手”扰乱对方视线、变化中突然击发,方法讲究缩身藏手、吞吐转折、大小开合,绵软中突发刚、短、脆、明、暗、断、化八劲,形讲猫穿狗窜、兔滚鹰翻。重硬度、劲道、下盘、肩、腰、胯的灵活性。

  1918年,余门传人余发斋偕子余鼎山在成都青羊宫摆擂,一举名扬蜀中。同年,父子二人来渝,初在药帮继在川师、高商院执教。1920年军阀刘湘部二师师长朱兆南设擂考聘国术教官,余鼎山擂台夺魁受聘。1926年前后余鼎山曾被刘湘军部聘任军部教官,并在珊瑚坝摆擂,后在“怡园”、“裕民社”摆擂任首席擂主;1928年重庆第一次国术考试荣获武士第一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