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重庆武林的江湖现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19:18 时代信报

  重庆武林的江湖现实/另类范本

  说重庆的武术,就不得不提到渝北区。1974年,那时候还叫江北县的渝北区就在全国第一个提出了创建“武术之乡”的设想。时间比现在的少林寺和武当山等以武学而闻名的地方早了许多。

  藏龙卧虎的武术之乡

  信报记者 罗乐/文 黄伟/图

  贺家拳的前世今生

  水土、静观、复兴这几个场镇近年从渝北划归到北碚,已经不属于武术之乡的地盘。在以前,这3个场镇可是藏着好些武术大师。著名的贺家拳就发源于此。

  据说,贺家拳肇始于清朝。乾隆年间,峨眉山智善长老云游到复兴场,便在场上扯开场子传道授拳,复兴场的居民贺良春的父亲便成为智善长老的超级“粉丝”,从此开始了贺家拳的启蒙。

  但贺家拳却是在贺良春的时代发扬光大的。嘉庆年间,贺良春得到了父亲的传授。经过自己刻苦练习,又外出寻访求教,贺良春终于形成了一套独立完整的拳法体系,从此广招门徒传授技艺。后来,贺家的徒弟越来越多,人们于是把这种由贺良春父子创办的拳法称为“贺家拳”。几百年过去了,在复兴和水土一带,贺家子孙仍沿袭了祖上习武的规矩;现在,居住在复兴一带的村民们都知道,复兴有一个姓贺的老头武功很好,打得一手好拳。

  贺家拳的特点是脚稳桩矮,手划圆弧,出拳的时候带很大的劲,讲究浮、沉、吞、吐,有“气沉、心稳、力攻、取巧、等桩、乘势、借力、杀手”等八种技法。单凭这些字眼,就足以吸引我们这些不懂武功的人了。

  在江北县,除了贺家拳,还有很多知名的武学流派,比如茨竹的杨家拳,还有周家拳、化门拳等等。

  每一个拳派都有自己的渊源。

  鱼嘴的周家拳源于峨嵋拳师铁官道人,清嘉庆、道光年间传到重庆,后因为同治年间周玉峰将其发扬光大,故被称为周家拳。

  化门拳由广安人马锡山在1929年的时候传给了赵子虬,赵子虬在解放后成为全国十大武术名师。现在,赵子虬的儿子赵幼生也成为全国知名的武学名家,并且已经当了渝北区体育局的局长。

  武术之乡江北县

  江北县建立武术之乡的动作比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要早。

  1974年,全国恢复体育竞赛。因为良好的武学基础,江北县破例被四川省允许以“县”的身份单独参加比赛(当时省级的体育竞赛,参赛单位都是“市”或地区)。而每次参加比赛,江北县总是能够在武术项目中获得很好的成绩。看到运动员的成绩,想到当地有这么多武学名家,1978年,时任县委书记的唐大新提出:要把江北县建成全国的武术之乡。

  这是一个很超前的目标,当时的中国甚至没有一个评选“武术之乡”的操作标准。国家有关部门为了应对江北县的这个申请,不得不专门制定出一个评选标准,包括“三分之一以上的人会武术”等。在现在看来,这个评选标准很可笑而且很苛刻,但是当时的要求确实是这样。于是,江北县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达标方案,包括全县的学校必须向学生们教授“两拳一操”。“两拳”是一个有地方特色的拳和一个有地方特色的器械,“操”是武术操。

  直到现在,我也很难想明白什么样的“拳”是必须和地域特色挂钩的“特色拳”,什么样的“器械”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器械。但是,江北县还是说干就干。1978年,县体委专门派出人员突击整理化门拳传人赵子虬的武术成果,编著了《三十六闭手——四川南拳》书稿,并于1980年被收入《中国百科全书·体育卷》条目中。1983年,江北县武术遗产挖掘整理小组建立,制定了为期3年的工作计划,8个月后,全县共收集到各种拳术的手抄本68件,历代武术史料书刊880多册,并由此初步确定全县存在5大拳派74个传统拳、械、功法。

  1984年,江北县被四川省评为第一个武术之乡,1992年11月,全国第二届武术工作会现场会在江北县召开,此次工作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是评选全国武术之乡。江北县作为东道主,以第一名的身份被评为全国第一个武术之乡,其余两个则分别是少林寺和沧州。

  看到现在少林寺在武学上的知名度,我们很难想象江北县在10多年前居然有着比少林寺更为辉煌的“江湖”地位。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东西被忽略了,其中也包括武学。一部电影成就了少林寺在武林中的无上地位,但此时的重庆人并没有意识到江北县这个“武术之乡”的头衔会带来什么样的经济效益。

  直辖之后,重庆市组队参加了八运会,因为没有专业队伍,重庆在武术这一项上遭遇了惨败,重庆的武术从此走进了一个空前的低谷。

  重振武术之乡

  重庆武术的整体竞技能力下降了,但作为个体,渝北区的武学名家们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爱好和信念,赵子虬的儿子赵幼生让祖辈传下来的拳术再次发扬光大。因为具有浓郁的峨嵋派特色,2004年,赵幼生代表峨嵋派参加了中国三大门派无数展示会,国家体育总局认为,赵幼生的拳术很有特色,很值得推广。

  关于峨嵋派,一般人多多少少受了金庸老先生的影响——郭襄怀着对杨过的爱慕,怀着无法表达和实现自己爱慕的失落,出走,然后创立了峨嵋派。实际上,赵幼生认为,峨嵋派是比少林和武当的创立还要早的一个武学门派,少林的根基是佛学,和尚大师的每个动作收势和起势都有佛家的手势。武当的根基是道学,动作中包含有道家的标志性动作。而峨嵋派的根基应该是表现盘古王开天地的一些咒语。

  赵幼生说,舞蹈和武术可能都来源于古人的生活实践,不同的是,舞蹈更多地表现人们的精神世界,比如高兴、愤怒、羞涩等等。而武术的表现层面则不一样,武术更多是表现战争中的攻防格斗技巧。他还认为,武术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东西,少林派有南北之分,而峨嵋派也有东西之分——川西平原的峨嵋拳动作豪放,体现了平原地区的特点。川东丘陵的峨嵋拳则体现了丘陵地带“拳打卧牛之地”的灵巧。而这些,都是一种值得传承的民俗。

  身为渝北区体育局局长,并且具有武学大师的身份,赵幼生有一套重振渝北区武术之乡的策略。他说,他将撰写一本关于巴渝武术文化史的书,对独特的峨嵋武术文化进行推广和普及,他还预备把武术协会作为一个实体进行运作,向社会推广食疗、医药等。他说,运用武学大师的丰富知识,以及高科技的设备,可以测试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并由武术大师给出健康处方。他说,如果用坝坝拳代替坝坝舞,相信可以向社会大众传递特色的武术文化。

  照这样下去,曾经的武术之乡能重新获得振兴的机会吗?

  重庆武林的江湖现实/寻找盟主

  2006年新年第一天的缙云观“武林大会”,就像一个伏笔,给2月23日的重庆首届国际武术搏击争霸赛做了一次恰如其分的铺垫。

  这是重庆迄今为止首次举办大型的武术赛事。在武术界人士看来,这是被遗忘的重庆武术,终于开始了“萌芽”。

  没有掌门人的重庆武林

  信报记者 宋尾/文 张毅 黄伟/图

  提到武术,人们的印象中往往只有河南、山东等地。而拥有三个武术之乡,武术底蕴在国内最为深厚的重庆,却鲜为人知。

  作为一个有着尚武传统的城市,2000多年前,武术就以“角力”和“巴人舞”在重庆流传。而仅明清时期,重庆地区就出过武探花、武榜眼、武解元200多人。“陪都”时期,重庆几乎囊括了全国所有的武林高手,如杜心五、万籁声、郑怀贤、张腾蛟。

  然而,这之后的重庆武术界,却陷入了“突然失声”的尴尬境地。既不乏武术文化沉淀和习武的传统,又有辉煌时期和先天优势的重庆武术,在现今却被日益边缘化。无论在民间还是庙堂,再也没有新的传说流传和演绎。

  一盘散沙

  重庆武林无宗师

  “现在,重庆武术处在历史上的最低点。”重庆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吴必强说,“简直连萌芽都没有。”这个说法的注脚是他认为“武术在重庆属于弱势体育运动,在管理和推广上存在诸多的问题,无法发展。”

  而刘明富说,“重庆武林的现状应该分为消极与积极两种潮流。”

  刘明富,二级武士,散手教练,在互联网开办了“重庆武术之窗”,自任站长,是“重庆武术界有很多争议”的一个人。

  “在武术界得罪了不少人”的他,言谈举止带着习武人的爽直。“消极主要反映在不团结。说小话、拉帮结派、搞小团体。”他举例说,比如某武术团体由于对管理部门某些官员的做法不认同,往往就会采取以“非”对“非”的方式——不参加组织的活动,并且邀约其他团体一同抵制。“举办一次市级的武术比赛,能来15个区县代表队就算是很不错了。”

  这番开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的“官方”身份,而实际上,“我跟武术管理中心关系很不好。”迟疑片刻后他这样回答记者。

  目前,重庆传承下来的武术门派除少林、武当、峨嵋之外,还有数十个,主要有七大门派:三元门、洪门、罗门、岳门、余门等。

  门派众多,其结果自然是纷争不断。目前的重庆武林,几乎没有公认的宗师或领袖。各武术团体彼此缺乏认同感,“都是各自为政,横向的交流很少。”

  而在门派之争外,还有更为“现实”的口水战。在采访中记者意外地发现一个只有在学术界或诗歌界才能见到的现象——重庆武术界居然也有“民间”与“学院派”之争。

  85岁的“杂家”代表李毅立,1995年曾入选“中华武术百杰”,被武林朋友称为“武林活字典”,他被武术界称为“学院派”。虽然表示“不问江湖事”,但说起一位师弟“自封为掌门”,老人的表情还是有些不痛快。

  吴必强“师从民间师傅”考进体育学院后,被归纳在“学院派”,他无奈地称自己感到这种身份十分尴尬。

  而使用“散手”的刘明富则是“实用派”。

  在刘明富看来,辨别门派技法的高低,办法只有一个,“对搏——这是武术的核心精神”。

  缺少武德

  武林从此无大侠

  刘明富认为,武术界的问题,根源在于武术文化里的糟粕。有些武师接受了武术,但同时也接受了不好的东西。

  在刘明富看来,许多大师都是炒作“作”出来的。“你去看报纸嘛。”他戏谑地说,“八大武林门派春节论剑缙云山”,“长剑出鞘,凌空一抖,寒光闪过,剑花朵朵……”而实际上,他们只是摆了个架子,走了几步而已。

  “部分老师,武,武不得,但德更少。比如就有某些拳师,声称自己是由某著名武术大师所授、所持的武术是相传于上古的秘籍,可以一招制敌,伤人于无形等等。其实,这都是些虚假的东西,只是对自身的一种包装手段,目的只是想‘镇’住自己的弟子。接下来,就要求学生按照传统的方式拜师,美其名曰弘扬传统文化。拜师得送礼呀。资历越高,名声越大,收的礼也就越重。”

  如果为了某种功利的目的去练武,那还不得把武术带进偏门?

  为什么要练武?“我个人认为,武术给我带来的好处是,能够使身心变化。可以维护自尊和尊严;可以强健体魄;可以给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刘明富说。

  他认定,在武术的传承里,确实有那种“无形的文化”随之传授。在古代,这种文化被习武人称作“侠义”,而在现代,则叫作武术精神。不过刘明富更愿意称之为“武德”。

  这与吴教授的说法相似,“我的理解是,武术蕴涵了民族精神。它的攻防意义,使这种运动区别于别的体育。”

  吴教授认为,在法治社会,“侠义”不再适宜习武人。同时他也承认,“打抱不平”对很多习武人来说,都不大可能做到。

  “什么是侠?这是在特定时期,特定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某个人、某件事物理想化的一种精神寄托。”刘明富说,在现今武林,只有纷争和自我包装,“很多人连武德都没有,侠当然是不存在的。”

  操纵比赛

  得不到尊重的“盟主”

  目前在国内,少林寺算是叫得最响的武术平台品牌了。相反,国内起步最早,曾经达到辉煌巅峰,拥有三个武术之乡的重庆,至今也没有打响上得台面的招牌。那主管机构恐怕多少有点说不过去吧?

  作为主管机构的武管中心,按理应是守正持平的“武林盟主”。但刘明富却透露:“在管理中心,基本上是没有秘密的。许多信息,都是从那里流传出来。在相当多的武术爱好者心中,武管中心没有信誉感可言,也得不到尊重。”

  目前,重庆市武术管理中心的经费除了行政事业拨款和专项国家拨款外,还收取各种活动经费。而目前的武管中心,实质是武协和管理中心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这样,在财务上就“方便”得多。“除了管理中心的账号之外,还有多个账号以利于转账。”中心的财务许多都往武协那边过。

  刘明富介绍说,管理中心工作在天平上有所倾向。其次,团结基层组织的力度不够。他们的经常的做法是:“拉一派,打一派。”而在这背后,衡量的标准则是“看谁上供上得多”,然后就操纵比赛。

  “在比赛中,一般都设有总裁判,下辖5个裁判,给运动员进行打分。但是,往往那下面的5个裁判都是总裁判挑选或选任。因此,凡是他要扶持的,就手心向上,反之,就手心向下。心领神会,那下面的裁判当然就知道该怎么打分了。”曾经,就有过因为打手势而导致在比赛现场发生带队教练与裁判打架的事件。

  而在散打比赛中,还有更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一场比赛不打,还能拿到名次的事也有。”刘明富感叹说,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武术圈一点也不奇怪,在体育界其实都是很常见的。

  “整个大环境都不好,重庆武术怎么搞得好嘛!?”这是刘明富最后的结语。

[上一页] [1] [2] [3] [4] [5]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