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京报2006全国两会报道专题 > 正文

业内人士建议遏制同一药品频繁更名加价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15:27 新浪网

    药价虚高不下、对药品更名换汤不换药的情况要有所遏制

  主持人 : 刚才有网友对舒委员关于药厂变更药品的想法非常感兴趣,发改委连续17次价,关于审批环节,我想请舒委员谈谈对药品变更名称有什么意见?

  舒安娜 : 医药卫生监管部门要加大力度,请业内人士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来分析
某一种药它的含量、成份,它和同类药品有什么差距,疗效如何,这是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再有就是职业道德方面,作为药品审批部门,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抵御住诱惑,秉公办事,我想这样会对药价虚高不下、对药品更名换汤不换药的情况要有所遏制。

  方廷钰 : 去年“两会”的时候我提出过一个提案,怎么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其中有一个内容我就是对“药”而言的,因为当时发现一个药的商品名太多,一个药可以产生出几十个药,是同一个内容,同一种药产生几十个商品名字,或者把剂型换一换,还有把含量变一变,0.25毫克变成0.5毫克,就这样变来变去,变一次,这个药就加价一次。当时我就想怎么使得这种现象不要产生,什么药就是什么药。比如我们说青霉素就是青霉素,别什么一会儿阿莫西林,医生知道,我如果开这种名称的,我就可以拿回扣,老百姓不知道,红霉素也出了好多名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当时我提出能不能按药点办事,比如这个药是这个名称就是这个名称,不能改的。我想是不是把

药价虚高的问题、一药多名的问题解决了。

  这个提案上去以后,是由药品食品管理局注册司回答的,他认为改变药的剂量,他认为这是一种临床需要,是一种正常的情况,这么一说,等于我这个提法他就不予采纳。可是今年一月份,全国药监局会议上,1月12日,药监局提出今后要整治一药多名,我看到这个报道,然后在网上一看,2004年全国审查的新药有的1万多,同时美国只有100多个,我在想如果我们国家一年能生产一万多个新药,老百姓看病不会贵的,那么大的知识产权要赚多少钱呀,美国新药才100多个,中国这个钱不是赚很多了嘛。后来我找到问题在什么地方了,最近药监部门出了一些问题,所以我想当初他们回答我这个问题的时候,什么原因?不言而喻。

  网友:现在药价虚高这个问题里面恐怕也存在政府缺位的问题?

  黄先生 : 现在不叫政府缺位,现在是设置的障碍太多,管的太多。中国的药品降价问题,应该和主管的领导谈谈,本来1+1=2,现在弄了很多道程序,1+1就不等于2。

  方廷钰 : 关于从源头上把药价降下来,一个药从出厂它的价格,药的定价有问题,定的过高。因此它本身就留出很大的空间,我看见过一个药卖过1块钱,有时候0.09拿到,这个0.91元就可以在中间运作。物价部门一定要价格定准了,现在为什么定不准?有几个原因。

  黄先生 : 就是个人有好处。

  方廷钰 : 第一,定价部门缺乏专业人员,对药品生产的工艺流程,对它的成本核算、对它的会计制度并不是很明确。

  黄先生 : 比如买这瓶水是一块钱买的,现在物价局就定20块钱,我自己做过一次这样的事,要我去报物价,说明这瓶汽水怎么变成20块钱,写一个表交到物价局,我就写不出来,我说市场就一块钱呀,他告诉你怎么写?这瓶汽水成本比如是0.3元,研究这瓶汽水的工艺,开发汽水的技术,经过哪些关,这些费用加起来是20块。大家都很聪明,一瓶水就是1元钱,他知道,如果这样,他怎么交差。如果不从制度上根治这些东西,我们在这里说三天三夜也没用,一个中学生算这瓶药的物价,他算的清清楚楚,比如这瓶清楚,他会告诉这瓶水是多少钱,商标多少钱,包括技术含量多少钱。现在不是,他故意把这个弄的玄而又玄。

  方廷钰 : 厂家也有问题,厂家都是报多,这一套东西报多,然后把预计的销售量报低,这样单位成本就上涨了。药厂也会做这个事儿,刚才你讲的也是其中的一个问题。另外,药还有一个评审问题,药价报完之后,还要请一些专家开听证会,听他们的意见,这个药价到底怎么定。他们请的大部分是临床医生,临床医生对工艺流程是不清楚的,也没有什么管理的人才,他对会计制度、对成本核算也不清楚。因此,还通过一些不正当手段,因此就形成你报多少我就批多少。

  黄先生 : 东北的药就是这样,由你报。

  方廷钰 : 我这次提案就是要从源头上卡住,这瓶水值1块钱,就是1块钱,本来20块钱,这样19块钱就拿掉了。你再去公关,厂家就赔去了。

  网友:方委员,您认为怎么样从源头上把住?

  方廷钰 : 就是物价局、发改委定价定准,专家不是没有,懂药的专家很多,你得请他们。

  舒安娜 : 请业内人士来进行测算。

  舒安娜 : 还要秉公办事。

  黄先生 : 现在我们讲法制。

  舒安娜 : 要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

    药品定价听证会既得利益者不能参与

  网友:在药品定价过程中能不能召开听证会?

  方廷钰 : 有,有专家听证。

  网友:听证人员的构成,你们建议应该由哪些人构成?

  方廷钰 : 就是懂药的人,懂工艺流程的人、懂管理的人,临床医生不要太多,因为临床医生就是使用。

  黄先生 : 既得利益者不能参与。现在就是个别人一句话。

  网友:听证会有一些专业人士参加,专业人士往往跟医药公司或者医院的人员都是有一种联系的,这样会不会影响最后听证的结果?

  方廷钰 : 会有的,问题就像刚才舒委员所讲的,怎么来做?政府手硬一点,这个事情不就解决了。

  黄先生 : 药价虚高是我们改革开放中的一种阵痛,早晚会回到正规的轨道上。

  网友:医、药分家可能有利于遏制药价虚高?

  舒安娜 : 医、药分家是改革的一个必然过程,因为你这样互相牵制,互相监督,因为医院的医生要给病人看病,而且这种药要最高限价,医生要给病人减少费用,开药的时候就开一些能够治好病价格又比较便宜的药品,所以医、药分家怎么会没有好处呢?我觉得对药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对药品虚高不下的现象的制止会有帮助的。

  网友:我认为现在医、药分家提出了很长时间,但是迟迟没有最后的实施,也没有最终的决定,恐怕跟现在国家的投入有关系?

  舒安娜 : 一个是投入的不足,再一个就是我刚才最开始提到的,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药品流通体制的改革滞后,所以导致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我想这两种体制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到了必改不可的地步了。

  方廷钰 : 以前叫医药分家,现在叫“医药分业”,我最近看到一个报道,南京有200家医院把药委托出去了,医院不办药房,这也是一种做法。但是要想把药价高、看病贵这个问题完全解决,当然也不是说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还需要一个过程。我是这么看,如果把药从医院拿开以后,医院的生存更成问题,现在一般的药到医院以后,加价是15%,医院利用15%的差价可以弥补国家对医院的补贴,如果把这一块完全拿走以后,怎么办呢?缺的钱始终是不变的数量,谁来投呢?除非国家加大投入,不然他们做不下去。医院市场化到这种地步,因为我比较了解,我在医学院校,我的学生都在医院里面做医生,有的都做了科室主任了,我就问他们,你们到底怎么考虑,医院有他的收入,有他的指标,比如今年是一千万,我心脏内科也有指标,分解到各个科室去了,比如我200万,妇科200万,外科300万,大家都有指标,我作为科主任,我手下有好多医生,我要给他们发工资,我要给他们奖金,我也得想办法,我尽量从各方面多收一些,我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所以,刚才舒委员讲的,医疗体制必须要进行改革,国家必须要加大投入,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事情,如果总的问题不解决,专门把板子打在医院身上,我觉得这也是很不公平的。不否认医院有医院的问题,哈尔滨出的天价医药费,安徽宿州出的眼球事件,还有东北一家医院着火,医院有医院的问题,医生也有医生的问题。我觉得大的方面来讲,的确是投入方面是少的。

  舒安娜 : 刚才方委员说的我认为是有道理的,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医院有自身的困惑,以及自身发展的难处,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所以我认为正是这种两难境地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想办法,献计献策,来加快我们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步伐。我在这里可以给大家提供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比较好的情况,我原来在政府做管理工作,也曾经抓卫生,我所管的一个医疗卫生机构是个民营的,就没有花国家的钱,而且这个医院的医生医德医风非常好,拒收红包,药价也很便宜,所以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所以,我们还应该看到光明的一面,这样来增强我们的信心。

  方廷钰 : 我也同意舒委员所讲的,问题是不少,但是政府现在正在想办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有信心。比如最近中央又出台了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今后可能对于

医疗体制改革方面会有所帮助,另外还出现了一些济困医院或者平价医院的形式。另外,最近取消了医院的点刀费,比如做手术我要张三做手术一千块钱,我要李四来做二百块钱,现在点刀费取消了。说明在这个摸索过程中间,我们政府还在想办法把这些问题解决,我觉得解决也得有一个过程,因为形成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从整个国家的经济来讲的,还不完全能把全部的医疗费用都报。我们的医疗保险制度还很不发达,除了医疗保险之外,我们商业保险是寥寥无几的,像这些东西都要各个方面来进行工作,才能把这些问题解决。

  舒安娜 :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具体、复杂的,有很多历史原因,国家经济实力、人口众多等等各个方面,不管怎么样,我认为还是应该有这个信心,一方面政府下决心,一方面我们大家也想办法,同时我们也要理解各个方面的难处,协调各个方面的工作,只要往前走我们就有希望。

  主持人 : 刚才两位委员就目前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出了他们的看法,我们再回到讨论的主题,说到药品的集中招标是不是要进行改革?像黄先生所建议的那样,缩小流通过程中的中间环节,你们对这个建议怎么看?

  方廷钰 : 我认为必须改革,招标五年来,发生了很多不正常的现象,如果这些现象不解决的话,我们就达不到当时招标的时候我们这种良好的愿望。

  主持人 : 今天的访谈非常成功,两位委员也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长时间不懈地努力,业界代表黄先生认为这是转型中的阵痛,最终药品招标会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感谢各位新浪网友的参与,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相关专题:新京报2006全国两会报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