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京报2006全国两会报道专题 > 正文

户籍管理可过渡为身份管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1:35 新京报

  两会代表做客本报“两会10+1”,指出杜绝教育移民根本在于加强户籍改革

  访谈现场

  嘉宾与家长先开“小会”

  叶青代表尽管提前半小时到达会场,可已有四位家长在等候。叶青大步走过去,一边和他们握手一边自我介绍,然后将椅子围成圆圈,抓紧时间进行沟通。

  “我家先生为北京作了贡献,可是小孩却无法在北京高考。”家长李莉语气急促,向叶青代表倾诉。

  她是早上看到本报报道,从大兴赶到报社的。

  叶青代表说:“我认为,对于你们这些高级人才,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配套优惠政策,‘人才绿卡’制度应该再完善。”话音刚落,四位家长一齐点头。

  

户籍管理可过渡为身份管理

  人大代表叶青(左)和政协委员朱永新(中)及家长代表秦利民昨晚做客本报,探讨高考公平问题。本报记者倪华初摄

  本报讯(记者申剑丽)昨日,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全国人大代表叶青及学生家长秦利民做客本报与新浪网合办的嘉宾聊天室,探讨教育公平相关问题。两位委员都表示,应尽量满足市民就近参加高考的愿望,但要从根本上杜绝教育移民等现象,应加强户籍制度改革;在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方面,应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扶持,促进“自我造血”。

  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市副市长、原苏州大学教务长朱永新,全国人大代表叶青都认为,不能将户籍和享受教育机会画等号。朱永新建议根据居住地划定考区,并主张高考分国家大学、省内大学和民办大学,组织不同级别考试,国家级考试面向全国任何地区任何考生,在任何地方考试都开放。

  从教育公平角度出发,两位代表委员建议户籍制度做相应变革,朱永新建议变户籍管理为“身份管理”,通过身份证、常住地来管理人口,便于孩子就近入学;代表叶青坦言,“从经济学角度讲,只要为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是这个地方的纳税人,就应该毫无条件的享受这个地方提供的公共服务”,但两位都认为,教育资源的分配及户籍制的调整,是个长期过程,需要逐渐探索解决。

  在现有政策下,叶青建议一些地方政策作松动,允许条件特别优秀、确实为地方经济作出贡献者,其子女可就近参加高考,享受同等的教育权利。

  从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角度,两位代表委员建议在国家财政吃紧,教育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可逐渐探索,通过政策扶持民办学校,通过社会筹资,加大对教育的扶持力度。

  朱永新委员还特别提到对落后地区的教育扶持问题,他介绍,今年两会他将提出提案,建议国家启动农村教师培养计划,每年划定一定名额,为落后地区免费招收并培养一批学生,学成回到当地作贡献。

  ■在线焦点

  

户籍管理可过渡为身份管理
户籍管理可过渡为身份管理
户籍管理可过渡为身份管理

  焦点1 高考限制

   非本地户籍如何参加高考?

  秦利民:施行“人才绿卡”制度后,我的孩子在北京上了小学和中学,现在面临高考。但由于各地涉及户籍以及学籍制度的规定,我的孩子既不能在北京也无法回原籍参加高考。我只希望给孩子一个公平的求学机会。

  叶青:刚才秦先生说了,要回到原籍给小孩报名考大学,这个不可能,因为同样需要两年的学籍跟户口衔接。另外一些家长可能选择到一些有其他优惠条件的地方,比如说买房子,借此给小孩一个准户口,这个是这个群体大部分家长的选择。还有一条路就是到国外考大学,但这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朱永新:长远看来,不能将户籍和享受教育机会画等号。建议根据居住地划定考区,在某地达到一定常住期限,监护人达到一定工作期限后,其孩子可以考虑参加本地高考。

  也可以考虑高考分类,搞国内大学、省内大学和民办大学。清华、北大等名校,可以组织一些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任何学生在任何区域都可以参加;一些地区级学校则对报考者有一定限制,如此可避免高考移民,为所有的人提供公平考试的机会。

  一般来说,学生高中段在哪里完成就读的,就应该在哪里参加高考,但这需要对其法定监护人的工作等条件进行仔细审核。

  焦点2 户籍改革

  户籍制度是否应该取消?

  主持人:秦先生的问题涉及到户籍制度改革,两位嘉宾怎么看?

  叶青:从经济学角度讲,只要为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是这个地方的纳税人,就应该毫无条件地享受这个地方提供的公共服务。但短期内如很难做到这点,政府政策应该有相应考虑,应该给像秦先生一样的群体一条出路,对这批外来的高级知识分子或者有一定专长的人才,再多给他们一些优惠措施。

  朱永新:这里面涉及到国家户籍制度改变的问题,传统城乡二元结构不利于社会的变迁,也不利于很多的管理。建议今后把户籍管理制度逐渐演变成身份证管理制度,以身份证为凭证,把原有户籍制度改成以居住地管理为主。随之带来的人口膨胀等问题,应该通过建卫星城等城市规划和人口流量控制政策加以解决,考虑城市的平衡、合理发展。

  焦点3 教育产业

  教育应提倡公办还是民办?

  网友:教育部明确提出反对教育产业化,而社会资金办学必然重“利”。嘉宾提到鼓励民间资本办学,如何理解发展教育产业并同时避免教育产业化?

  朱永新:社会资金办学不一定重利,哈佛大学就是民办的,它是非盈利的,我们国家现在施行鼓励把民间剩余资金用于办学的财政政策,鼓励这样的学校不以盈利为目的。关注教育就是关心自己,我自己可能不在读书,但是可能我的孩子在读书,所以教育是关系到我们千家万户,关系到我们每个人。我们应该在全社会唤起一个关注教育、关心教育的共识,达成这样的共识,同时应该出台相应的财政和税收政策,鼓励投资者。我们现在有福利彩票,体育彩票,为什么不能有教育彩票?现在教育上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叶青:民间资金办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目前来说各种负担还是比较重的。现在我们比较热门的独立学院,即一个大学下设某某独立学院,可以考虑把这部分钱让利给民办的教育机构,拿这个钱再聘请一定的高等人才到学校讲学。

  本报记者申剑丽

  个案关注

  “我们只能等待和互相鼓励”

  子女无处参加高考引来同病相怜者共鸣

  本报讯(记者汤旸)市民秦利民的一篇《我的孩子该在哪里高考》引起了更多“同病相怜”者的共鸣。昨日下午,家住大兴区的李莉专程赶到本报,表示对秦利民的支持。“我们只能等待和互相鼓励。”李莉说。

  李莉介绍,自己一家都是吉林长春人,1989年女儿李玉莲出生。1992年丈夫李雄范来京后,她与女儿随后也来到了北京。女儿小学一共读了三个学校,最后在大兴六小毕业,初中进入大兴四中。

  2004年,李玉莲考上大兴区重点中学———大兴一中。与秦利民的情况一样,李莉也办理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可子女却不被允许参加北京高考。“我到处找人问,可结果还是一样。”

  每次女儿都会很撒娇地问她“妈妈,我的大学怎么办啊?”自己无言以对,感到很无奈,只能一次次安慰女儿要继续等下去,能学的尽量都学。

  到明年6月,李玉莲就将迎来高考。李莉说,从2004年到现在,她一直在等北京放宽有关高考政策,目前只有走一步看一步,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会争取。

  读者建言

  教育收费同脱贫挂钩

  建议将取消义务教育收费作为脱贫工程,不搞一刀切,先取消农村中的独生女或独生子女的学费;其次取消实行计划生育家庭子女的学费(目的是引导减少生育出更多的农村人口);然后解决农村贫困家庭和城镇特困家庭子女的学费;最后解决农村一般家庭的子女的学费。收入高于平均水平的家庭暂时保留现状。此外采取免个人收入所得税等方式,鼓励富人对教育的捐赠。正视贫富差距的存在,由政府开办义务教育的免费学校;由社会举办收费学校,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教育,按照市场规则营运,以解决政府投入不足问题或个人按照自己的经济能力选择学校的问题。

  IP:222.50.188.*

  教师工资一视同仁

  我是广西人,在广西教师工资极为不平衡。不同的市、县同一职称的教师工资可差200—500元。

  这严重打击了一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建议要平衡教师的工资。

  IP:222.217.243.*

  本报记者赖颢宁汤旸

  相关专题:新京报2006全国两会报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