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仍在商讨应对中国式吐痰的具体方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14:05 国际先驱导报 | |||||||||
近日,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宣布,针对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将增强处罚力度,但具体细则仍在讨论中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刘昊、实习记者孙萌萌报道 随地吐痰似乎已经成为中国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在很多外国人眼里,中国人经常是伴随着喉头的一声巨响,一口痰即应声而出,啪地一下落到地面上。这两年在网上流传颇广的法国人伯纳·圣—若弘的自述“十二亿火星人
医学专家对本报记者解释道,中国人并不因为体质或环境的问题而导致痰液比西方人更多。看来,随地吐痰终究还是属于个人的不良行为,既需要文明教育的熏陶,同样也需要良好的制度来规范。 面对“占领”北京地面的痰迹,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慧光女士在2月19日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针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和宠物随地便溺等突出不文明行为,北京市将配置保洁桶(箱),在上面放置纳痰袋,同时将增强即时处罚、现场曝光力度,随地吐痰者最高将被罚款50元。 政府具体方案尚在讨论 日前,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对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进行了采访。记者了解到,2002年10月日起实行的《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明文规定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便溺的,责令改正,并可处2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但是由于执法人员不到位,没有跟进措施等种种原因,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 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今年公布了六项具体解决措施,如加强基础设施、舆论引导、树立先进典型、严格管理加大曝光力度、加强公共监督、纳入各单位文明考评等。对于这些具体措施进一步的实施细则,记者没有得到更加详细的答复。当记者问到对特定地区,如火车站、汽车站等人流量大的地区是否有特殊措施进行整治时,得到的答案是尚在讨论阶段,而之前执法中出现的执法人员不到位等问题,除了加大曝光力度增强即时处罚之外目前也没有具体举措。对于执法人员的分配,公共监督的方法、信息反馈等问题,则都没有得到肯定的答案。 百万指挥车抓吐痰原属无稽 就最近北京一些媒体纷纷报道的北京市配备百万元指挥车大街抓吐痰人的新闻,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市东城区城管大队宣传科科长姜山。姜科长请《国际先驱导报》代为澄清此事,他指出,之前的报道并不完全属实,这辆指挥车并不是为大街抓吐痰人而配备的。 据了解,这辆综合移动指挥车内有海事卫星传输设备、等离子大屏幕、全方位摄像头等设备,车内人员需3到4人,一般两人就可正常运转。可以其录像功能对城管部门分管的各种违法现象进行取证,但其最重要的功能还是用于重大整治活动、宣传仪式,并且在平时也会天天出动,对违法行为进行督察督办、取证核实等工作。日前媒体报道的该车在北京站进行的执法活动,事实上是东城区城管进行的一次杜绝随地吐痰的宣传活动,为提高群众关注度和威慑力,才将该车停在了北京站站前广场。目前对于随地吐痰这一现象的清查,还是以城管巡查为主。今后,这辆综合移动指挥车的任务绝不仅限于此,所以并不存在“大材小用”的问题。 对于张慧光主任强调的加大随地吐痰执法力度,姜科长向本报介绍说,今后他们将调整执法方式,由处罚为主向宣传为主、处罚为辅转变。采取相关单位发放纳痰袋、提高宣传力度等方法,希望提高民众的整体意识。“毕竟罚款是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姜科长说。 环卫工人最辛苦 为了解更多的情况,记者走访了北京站、北京西站等人流量大,不文明行为频发的地点。据北京站环卫工人介绍,在北京站,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等不文明行为非常常见,但是负责清扫的环卫工人并无对其进行处罚的权力,在制止这种行为时,冲突也时有发生。 据悉,北京站站前广场每时每刻都配有十名左右的环卫工人进行清扫维护,他们每天法定的上班时间是8小时,但是如果清扫工作没有完成,经常需要加班,大概每天都需要工作十个小时左右。在这十个小时里,除了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他们几乎没有任何休息时间。即使是这样,还是有很多人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对于这种现象,环卫工人往往是好言相劝,而最终清扫工作还得由环卫工人来完成。不仅如此,由于没有处罚的权力,环卫工人的制止往往没有效果。“有些好心人帮我们管管,但也有些人是恶意的,你制止他也没有用。”当记者问到环卫部门有没有和有处罚权的城管部门合作时,环卫工人们纷纷表示并不知道。记者在北京站站前广场的3个小时内,共有16人次随地吐痰,记者想对他们进行采访,这些人大都快步离去,有些甚至态度恶劣。而他们留下的痰迹,仍是由环卫工人锲而不舍地清扫着。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