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小蕾:强化新股发行预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4日11:05 财经时报 | |||||||||
恢复融资和再融资的问题应该提到议事日程。管理层要明确政策和时间表,不必被“新股发行价值中枢下移”误导;市场要形成预期,不要再“挟指数以阻止新股发行” 股权分置改革就市值而言已超过半数,剩余上市公司改革也明显提速。但是“新股发行没有时间表”似乎还是市场的“定海神针”。我认为,市场应该开始改变心态,市场应强化全流通和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预期。
市场已经稳定 一个理由是,市场已经稳定,完全具备IPO 发行的承受能力。 经过10个多月的股改,市场形势已经发生变化。市场合理稳定可以有两个指标显示。一个指标是合理的指数水平的相对稳定。自股改以来,指数大多数时间是在1100点上下到1200点上下徘徊。不论宏观经济形势变化,还是许多制度性建设方面的政策利好引起市场的变化,都没有远离这个区间。 近期随着股改进程,指数已达到1300点,但这一水平的稳定趋势非常明显。10个多月来保持的相对稳定水平,反映市场一个共识,目前的市场环境和可预见的改革趋势,市场的合理水平应该是在这个区间,或者随着完成股改公司的增加,短线投资机会推动市场适度上移。 另一个指标是市盈率。现在内地市场跟香港市场的互动比较多,存在可比性。建行是14倍市盈率上市,香港市场平均15-16倍的市盈率。有许多研究表明,A股是18、19倍,市盈率与香港市场趋近。 如果香港市场可以作为国际标准,是合理水平,香港市场的市盈率和内地市场的市盈率这么接近,我们的估值也就应该是合理的。如果这个价值是没有泡沫的,市场就具备承受能力。 上市公司的价值就是市场的价值。如果没有更进一步的改革,现存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不会有戏剧性的改变。因此市场的价值水平与现在上市公司平均价值水平一致,现在的市盈率反映市场平均价值的市场合理水平,而且随着股改的推进,进一步得到市场的认同而成为稳定的指标。 从市场的现状和趋势看,人气已经提升,信心已经恢复,市场已经稳定在一个合理水平。稳定市场的权宜之计随时结束是情理之中的事。如果市场没有对恢复新股发行预期做好充分准备,到时就会很被动。 第二,市场一直有一个心照不宣的默认,完成股改上市公司的市值,达到市场总市值的60%-70%,就是股市恢复融资功能的时候。 股改上市公司的市值达到和超过60%-70%总市值的指标指日可待。从这个意义上说,根据合理预期的理论,形成预期的信息集合中,集聚了足够的恢复新股发行与市场认同的时机一致的信息,强化新股发行上市的预期很有必要。 市场具备承受能力 问题之一,全流通扩容的影响。 非流通股股东对价购买了流通权,一年以后5%、两年以后10%、三年全流通应该是理所当然。第一批完成股改公司的非流通股,原则上将在今年6月底或7月初开始5%的第一次流通,从现在开始对扩容可能带来的价格变化有充分估计,并不断做适当调整,市场就可以平稳过渡。 如果现在不做调整,把所有的问题积累到全流通的最后一刻,扩容的供求变化导致的价格变化一次性或者集中体现,对市场的压力集聚释放,肯定对市场、对指数产生打压效应,市场和投资者必须承受后果和带来的损失。 问题之二,优质IPO不会导致指数下跌。 新的、优质的IPO公司的价值和成长性,无疑会对市场的价值增加重量级的砝码。这些价值型的蓝筹公司,可以吸引社保资金、企业年金、银行存款这些真正的投资性资金。价值加巨额资金,为市场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股市不涨就是怪事了。 特别是在存量市场的内生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强大的外生增量应该成为最佳的、更直接的驱动力。我们不要被新股发行使“价值中枢下移”这种似是而非的恐吓误导。 问题之三,优质股票上市使一些劣质股票遭到抛售不一定造成市场大幅下跌。 优质股票上市、劣质股票被抛售是正常的。这样可能会对市场有一定影响,但是否导致大盘下跌也不一定。如果这些劣质股票的价格三年来已经调整回归到比较合理的价位,下跌空间有限,抛掉这些股票也未必对市场有很大的影响,反而给投资者在长期被套的劣质股票上提供了“止损”、收回资本,在新的股票上赚钱的机会。 当有更多的投资机会和选择以后,资本逐利,追逐新的盈利机会,劣质公司的股票被抛售这种市场“良币驱劣币”的效应会显现出来。 以不准优质公司上市的方式稳定“价值中枢”,是强迫资本套在劣质股票上,是对劣质公司的保护,是资源的最大错配,是以牺牲投资者利益为代价的。 应该宣布时间表 管理层应该宣布恢复融资和再融资的时间表。 应该承认,内地股市还是一个不成熟的、“政策市”还没有褪色的初级水平市场。如果有明确的政策作为参照,对市场判断建立明确预期,提前调整投资策略,主动规避市场的系统风险,那是很关键的。 管理层宣布恢复融资和再融资的时间表,最重要的作用是向市场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管理层认为市场已经稳定,市场已经具备承受能力,市场的基础正在夯实,对市场的发展趋势已经成竹在胸、胜券在握。 管理层宣布时间表,使市场的信息更对称,给市场一个稳定的预期和缓冲的时间,提前吸收信息,做出合适的调整,完全可以变市场认为利空的“扩容”消息为推动市场发展的利好消息。 管理层宣布时间表,有利于公开讨论发行制度的股改。发行制度的股改关系到平稳过渡和全流通新股发行是否成功的问题,应该让市场参与新制度的建设,培养市场制度创新的能力,市场也需要时间提前研究和适应新的发行制度。 总之,恢复融资和再融资的问题应该提到议事日程。管理层要明确政策和时间表,不必被“新股发行价值中枢下移”误导;市场要形成预期,不要再“挟指数以阻止新股发行”。 (作者为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