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规划草案出台内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6日04:15 京华时报 | |||||||||
幕后1 课题首次公开招标 国家“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成立于2005年10月25日,由37位经济、工程、社会问题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这是专家学者首次全面参与国家五年规划的咨询论证工作,这说明政
据介绍,与以往几个五年计划不同,今年“十一五”规划的相关课题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公开招标的,有的甚至面向海外研究机构招标。这是“十一五”规划的一个重大创新,也是改进完善规划编制工作的一次探索。这种做法无论是对于集思广益、凝聚智慧、增强规划的科学性,还是对于让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规划、参与规划、认识规划,进而实践规划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幕后2 4次专家会历时12天 “每个专家根据自己的学科背景,为‘十一五’规划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先后共召开了四次由全体专家参加的论证会。”白和金说,他保留着每一次参会的会议通知和日程,清楚地记录着会议举行的时间、地点和参会人员。第一次会议在2005年的10月25日,第二次在2005年11月25日,第三次在2005年12月19日,第四次在2006年2月10日。在第一次全体会议的日程上,记者看到,所有参会专家被随机分成了四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有一个召集人,第一组的召集人为吴敬琏。 杨开忠说:“每次论证会都历时三天。在这三天里我们不做其他任何事情,专心致志地讨论报告,修改报告,再提交给国家发改委的领导。国家发改委也非常认真,每次开会都将吸取专家意见的修改报告向专家做说明,没有吸取的意见也要向专家说明原因,这期间几易其稿。” 幕后3 导向性指标被取消 事实上,从“十一五”规划最初形成稿件,到最终提交人大会议审议的稿件的内容变化,专家意见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 “从初稿到最终的审议稿变化很多,有些是内容方面的,有些是篇章结构方面的,乃至具体内容和具体用词,都做了很多的修改。”白和金总结说,比较重大的修改,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对“十一五”规划的性质功能、指标分类的修改。“十一五”规划是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制定的一个中长期国家发展规划。在最初的文本中,规划指标被分为三类,一类叫导向性指标,一类叫预期性指标,还有一类叫约束性指标。专家在讨论的时候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规划的基本性质是指导性的,主要是阐明国家的战略意图,而不是国家的行政指令。而导向性指标行政指令的意味就强一些,而且导向性和预期性两类指标在内涵上有重复的地方,因此讨论建议取消导向性指标,只制订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类指标就可以了。规划现在的审议稿,最终采纳了专家的这个建议。 幕后4 规划增加一个“立足” 白和金说,第二,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6个“立足”。这6个“立足”回答了“十一五”期间我们要重点发展什么,依靠什么动力去发展,怎么发展的问题。但在初稿中,提出的是5个立足。在专家的建议下,增加了“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这一条,并对每个“立足”如何表述更加清楚,专家都提出了很好的意见。 幕后5 减少了计划经济色彩 “第三,在初稿里面,还有一个单独的篇章,内容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篇章结构上,它是一个产业一个产业来写的,比如能源产业怎么样?高技术产业怎么样?轻纺工业怎么样?”白和金说,后来专家在讨论时认为,这样的表述不是很确切,因为工业化不仅仅是指工业本身的发展问题,还包括了农业、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的过程,而且一个一个具体的行业来写,还没有跳出过去那种计划经济条件下做产业规划的思路,因此专家建议进行修改。最后形成的稿子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把推进新型工业化就放到了总的指导方针里面去,而把这一篇变成了推动工业体制的优化升级。具体内容也不是按照原来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地进行叙述,而是分成推动信息化发展、发展高技术产业、优化农业、调整原材料工业的布局等等进行描述。“这就从一个大的产业分类的发展来论述,减少了计划经济的色彩。”白和金说。 幕后6 说不清楚修改了多少次 “整个规划前前后后一共修改了多少次,我也说不清楚了。从内容、结构到具体表述,几乎都进行过修改。”白和金强调,整个规划的形成是一个集中了社会各个方面智慧、逐步形成共识的过程。 有很多问题是综合性的问题,不能固定地说是哪一位专家提出来的,大多数是几名专家都认同的。也有一些比较专业领域的意见,就由个别专家提出。 有一些问题,专家之间讨论得也非常激烈。专家的不同意见,在向国务院汇报的时候,这些不同意见都要上报。最后采纳什么意见,就由国务院来决定。 幕后7 实施过程要做评估 据杨开忠介绍,“十一五”规划正式实施后并不说明专家和规划说再见了。国家发改委的领导在审议会上明确表示,专家组成员要继续参与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评估论证,疑难问题评定解析。“十一五”规划将以一年为期限,根据执行情况做滚动式调整。“目前,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评估标准也正在制定之中。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国家更加重视规划的实际操作,而不是厚厚的文字放到落满灰尘。”杨开忠说。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刘薇 郭爱娣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赵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相关专题:京华时报2006年全国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