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人民的钱袋子要看管得再紧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6日09:40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 记者谢登科、顾立林 一年一度的两会财政预算审查,就是对政府如何花钱的民主监督,说白了,就是要为13亿中国人看管好“钱袋子”。从每年“吃财政饭”的部门在花钱上发生的问题看,我们的“钱袋子”还有不小的漏洞,还需要看管得再紧一些。
审计署这两年提交的“审计清单”中,被审计部门中鲜有“清白身”,乱花钱、暗花钱、突击花钱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审计署去年审计的38个部门2004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中,违规问题金额达90.6亿元,其中12个部门存在预算编报不真实问题,26个部门违规转移挪用财政资金10.75亿元,31个部门挤占具有专项用途的资金21.42亿元,国土资源部、民航总局和国家旅游局3个部门违反规定擅自建设办公楼和培训中心。去年,有一个省对下属几个经常伸手要钱的部门搞了一次突击检查,结果显示,多半以上设有自己的“小金库”。我国的预算编制正在逐步走向科学、公正、透明,但有关部门遵章守法意识不强,违规花钱行为五花八门。看来,编制预算重要,严格执行更加重要。 一些部门能在花钱上搞小动作也有体制上的问题。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提交给人大代表审议的都是一份总体性的预算,每个部门一年花财政多少钱,只有一个笼统数字。至于这些钱多少用于公共支出、多少用于人头经费,哪些该花、哪些不该花,人大代表们无从了解,给代表们看好人民的“钱袋子”带来了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湖南等省今年首次尝试将125个省直部门的预算草案全部提交省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科目由过去的“类”细化到“目”和“项”,预防各类乱花钱问题,受到了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的称赞。 近年来,我国财力不断增强,国家和地方的“财政蛋糕”越做越大。但同时更应看到,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用钱的地方还太多。如何管好“钱袋子”,确保每一分钱用到刀刃上,花出最大效益来,既是对政府行政能力和遵守财经纪律自觉性的检验,也是各级政府能否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重要体现。这件事情抓好了,老百姓的日子就会好过得多。(完)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