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青年报2006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顾海良代表:官本位难出杰出教育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8日04:54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谢湘

  “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

  3月5日,坐在人民大会堂听温家宝总理宣读《政府工作报告》,这段话让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感到精神为之一振。

  “这是一个很新的提法,在以往历届《政府工作报告》中,还从来没有这样的表述。”顾海良说,“我的理解是,现在应该是提出校长职业化的时候了!”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要呼唤杰出的教育家?

  顾海良认为,这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发展的急剧变化有关。学校在社会活动中,渐渐摆脱行政附属的地位,相对独立性在日益增强,社会对教育服务产品的需求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一个学校是否成功、是否出色的重要标志,就在于其人才的培养是不是符合社会的需求,得到社会的赞誉。同时高等教育正在成为社会变革的中心,它承担着以先进的文化引领社会前进的重任。而这一切,都与学校领导者的办学理念直接相关。环顾古今中外,一个杰出的教育家,首先是教育思想家,同时又是一个教育实践家,能够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付诸实践,并有创造性的成果。

  在高校工作多年的顾海良,对中国教育的现状非常了解,“中国学校的校长一直没有被看成专门的职业,虽然大学校长一般都是由专家、院士转型而来,由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他们在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基本是空白,常常习惯性地以一种学术的思维、实验室的思维来管理学校。”

  不仅如此,“官本位”的文化和意识也严重影响和阻碍了杰出教育家的出现和成长。有些人虽然当上了大学校长,却是一副苦行僧的样子,一退休就感觉“浑身轻松”,对教育没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冲动,自然也没有感受到创造的快乐。还有一些大学校长随着行政职务的升迁,其学术职称越来越高,其原因是以行政权力谋求学术权力,将行政资源转化为学术资源。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化转变的时期,教育的世俗化、市场化倾向,使得一些教育管理者、教师缺乏教育学的基本修养,缺乏对现代教育的正确理解,不能自觉地把教育当成一个职业来对待。

  顾海良强调说,时代已经发展到了现代教育的阶段,应该承认教育管理是一门专门的学问。纵观世界,各个大学校长的起点都相当高,他们多数是非常职业化的。校董会对大学管理者的选拔和考察,对其管理经验的重视甚于专业知识。一些大学校长,他的背景可能是一个银行家,或者是一个企业家,而不是某个专业学者。美国耶鲁大学校长雷文先生就认为,大学校长是需要全神贯注的事业,在12年的任职期间,他只写过一本书,名为《大学工作》。

  要成为杰出的教育家,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没有科学理论的武装肯定不行。顾海良说,我常常号召学校的领导,每月读一本反映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书行不行?一个月的时间不够,一个学期行不行?不了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就没有前进的参照系。美国的高校就没有统一的模式,要善于把国外的经验与中国的国情、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不能囫囵吞枣、食洋不化。

  在现有的体制和环境下,中国能否出现杰出的教育家,不少人对此持怀疑态度。

  顾海良则不然,“我不赞成把教育估计得过于悲观。利用现在的平台、机制,我们在人才培养、提高学校声誉、转变办学思路等方面实际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不能永远期望等待环境改变后再来做事情,消极的心态永远进步不了,应该通过自己主观的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社会舆论对教育改革家也应该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应该允许探索,允许失败,整个社会,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提供一个有利于教育家成长的环境。本报北京3月7日电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报2006年全国两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