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6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面对质疑连连喊冤 人大代表揭穿垄断行业牟利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06:11 荆楚网-楚天金报

  据新华社电 面对社会接连的质疑和不满,一些垄断行业绝口不提自己如何赚得盆满钵溢,却泪水涟涟地高声“喊冤”:“资源性产品的价格要与国际市场接轨”;“涨价是对以往价格过低的纠正,是回归市场的必然选择”……

  真实情况往往并非如此。一些人大代表在痛斥垄断福利的同时,也揭穿了垄断行业惯用的三种牟取暴利手段。

  利用漏洞 转移利润

  [手法]一些垄断行业靠辅业和多种经营变相转移利润。表面上看,企业是国家所有,但其辅业和多种经营的利润却没有被纳入政府监控。企业利用国家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和政策条件所经营的辅业,实际成为企业丰盈的福利“小金库”。

  [观点]徐丙垠代表:

垄断行业的“黑洞”掩盖了企业效率低下、冗员众多的现实,也使公众无法准确地观察到这些企业自身内部的结构和运行情况,因而“垄断大鳄”们偷吃的胆量和胃口也会越来越大。

  软硬兼施 逼人就范

  [手法]所谓“硬手法”,就是采用“倒逼”战术,明知道老百姓的生活离不开企业所提供的公共性服务,却偏在关键时刻制造紧张空气,与群众讨价还价。一旦群众要求政府开放市场,允许多家企业竞争,就会来“软”的,放下身段,博取群众同情,但绝不会想方设法降低商品价格,提高服务质量。

  [观点]查敏代表:一些行业表面上看似具有天然垄断的性质,但实质上是在借行政之手搞市场垄断。

  浑水摸鱼 乱中取胜

  [手法]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全国有数百个城市以“亏损”为名对水、电、煤气等民生用品的价格做出了不同幅度的提高,但对企业的运行成本和利润核算等则讳莫如深。更有甚者,利用垄断特权,公然让公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企业福利“埋单”。

  [观点]王全杰代表:混淆公益性与市场性的关系,不彻底公开成本,往往导致听证会形同虚设。到头来使社会的财富流向少数垄断部门,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进一步萎缩。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