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解教育之痛--来自教育界的“自画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0日16:57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 新华社记者李斌、顾瑞珍 农村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
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在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教育界委员的反思。“三看”教育事业,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一看:农村教育现状令人忧 “小学是爷爷教孙子,中学是父辈教儿子,大学是兄弟教兄弟。”流传在江西农村的一句顺口溜,让在江西当过校长的王伴青委员感慨良多——目前农村小学教师奇缺,已阻碍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国家应制定政策,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同时应重新研究农村的师生比问题,缩小这个比例,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对此,教育界委员在高兴之余仍有隐忧。许仲梓委员说:“各级政府对教育经费的使用要有通盘规划,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经费,要严格督察,以保障教育经费的有效使用。” 解决好农村教育,首先要求我们要有教育机会平等的理念。福州三中教师王性复委员说,许多农村地区师资不足、教师流失,国家应在工资待遇、科研经费、出国深造、培训学习等方面对农村教师给予支持、赞助。 二看:职业教育100亿“蛋糕”还不算太大 “发展职业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今后五年中央财政将投入100亿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承诺让人印象深刻:100亿啊! “这是非常英明的。”来自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的张卓委员说,不仅工业需要职业教育,农业也需要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要重视公办的职业教育,也要重视民办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在清华大学教授赵玉芬委员眼中,100亿元的职业教育投入却并不太大:“据我估算,每年分配到各地基层农村的数额也就是杯水车薪。我呼吁,要以创新机制发展职业教育,在政策方面,放开一点,广泛吸纳国内外资金发展职业教育。” 霍裕平委员也心系职教:“职业教育应和企业密切结合,应该鼓励企业对其积极投入。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应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职业学校的学生要加强社会实践,至少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企业里学习和工作。” 三看:基础教育人人平等 “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道出了人们的心声。 上学难,难在哪里?在四川大学、四川省教育厅工作多年的周同甫委员说,主要问题是基础教育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和分布不平均。政府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办示范学校,这股风必须刹住。 基础教育读书难、读书贵,是长期积累、长期形成的问题。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特级教师王沛清委员分析说,原因首先是教育投入不足,其次是政府对教育的定位不正确。 “目前的教育并非一无是处。”张燕瑾委员说,“但有需要反思和加以改进的地方。比如教育腐败、教育乱收费问题,这不单是某个领导、某个学校的问题,而是整个教育界的问题。现在人们关注知识教育、就业教育,较少关注人文教育。人文精神匮乏,造成社会风气败坏、信仰缺失。” “有些问题值得研究。”2005年前往云南进行考察的北京工商大学汪苹委员说,“中央要求地方政府对义务教育进行配套补贴,而事实上,一些地方财政困难,教育经费欠账特别严重,很多县欠账达到几个亿,配套补贴无从谈起。希望中央能拿出更多钱来转移支付。”(完)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