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6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张青林委员建议遏制工程款拖欠亟须长效机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4日06:19 中国青年报

  实习生 刘小臻子

  在本次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张青林呼吁:遏制“前清后欠”呼唤长效机制。

  张青林委员说,工程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是人所共知的“顽症”,虽然经过近两
年来“清欠”力度加大,“病情”大有好转,拖欠总额呈回落趋势。譬如,全国2004年年底拖欠工程总额为1860亿元,比起前几年徘徊在2000亿~3000亿元的情况大为好转。但即便如此,拖欠工程款现象并未终结,新欠款又达一定规模。

  张青林认为,建立遏制“前清后欠”的长效机制,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推进:

  第一,加强政府对项目和资金的源头调控。“前清后欠”的主要原因在投资不到位。不少项目的业主是小钱上大项目,无钱负债上项目,明天的资金今天上项目。有些地方政府超财力搞基建,要政绩、要形象,宁可拖欠工程款。因此业主的资金状况应当成为政府调控建设项目的主要内容。

  对此,张青林委员建议在加快投资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加强对业主投资源头的调控,做到项目与资金同步咨询,同步评估,同步审核,从源头上遏制拖欠,防止新欠,是建立长效机制的首要。

  其次,建立针对前清后欠的主体的工程担保制度。“前清后欠”的主体是民营企业和

房地产项目。这二者多为同一主体的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企业,一方面表现为拖欠。要按照国际惯例,建立与承包商履约担保对等的业主支付履约担保制度。

  就此,张青林委员透露,目前建设部已经启动了这项制度的建设,下一步要加大力度从试点转入全面推进。

  第三,建立有权威的仲裁平台。张青林指出拖欠款大量集中在竣工工程上,有的竣工工程虽然结算了,但工程款欠款不结清,在拖欠款中继续拖欠达到46.2%;有的工程竣工了,但千方百计不予结算,寻找合同争议,以此为借口拖欠不决,这方面拖欠占36.77%。两项合计达80%。建筑企业对清欠大都是采取一协商、二追讨、三法律诉讼的办法。前二者属企业行为力度不大,利用法律诉讼又面临官司多,时间长,费用高的困惑。

  因此,张委员建议:建立有权威的合同“争议”仲裁平台。如引入英国在建筑领域实行的“中间仲裁”办法,在工程竣工28天内仲裁结算;引入国际惯例的FIDIC(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的简称)条例,竣工56天限期决算。“这样会省时省力省财地解决竣工不结算造成的拖欠问题。”

  本报北京3月13日电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