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教育部:大学按人口比例招生可以视为一种尝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1日12:19 中国网
教育部:大学按人口比例招生可以视为一种尝试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助理巡视员郑增仪发言。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教育部:大学按人口比例招生可以视为一种尝试

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田祖荫发言。


  在治理乱收费过程中,刚才刘金平同志所讲的这些基本认识是七部委的领导共同开会总结出来的,包括今年的工作安排,是七部委共同的认识和看法。教育部在抓这项工作的时候,一是态度要坚决、旗帜要鲜明。教育部在抓这项工作的时候,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危害,特别是对教育形象的影响、对培养人才的影响、对国家公信力的影响,以及对我们队伍建设的负面影响。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教育乱收费都是不允许的,都是非常错误的,必须旗帜鲜明的予以反对。

  同时,教育部也坚持实事求是,认真执行政策。这是因为这项工作成因非常复杂,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在具体处理当中又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治理工作的整体思路就是坚持建立一个机制。刚才讲到由七部委建立部级联席会议制度,每年都将就相关问题进行磋商,确定当年的工作重点。联合组织收费检查,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这是治理工作的组织保证。

  第二点,在实际工作当中,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另外,教育部多年一直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在这个过程中以及一些相关政策都要坚持执行。在标本兼治方面,从2003年开始,到2005年这三年,尽管我们提出了标本兼治,但是这三年当中对治标的问题下工夫比较大,对治本的问题应该说还缺乏一些政策的支持,还要在实践当中探索。而且我认为从06年开始,治本的力度明显加大。

  从前三年的情况看,基本上遏制了教育乱收费蔓延的势头。2003年七部委提出“遏制蔓延的势头”,经过这三年的努力,群众的举报明显下降。2005年来自

国家发改委、国家信访局和七部委联席办公室的统计,群众的举报分别下降29%、30%、31%,基本上在30%左右。04年比03年也有所下降,从下降势头可以看出治理的效果。

  另外,群众对教育系统的满意度在行风评议当中位次都有明显的提前。我们得到的信息,凡是评了的,教育的名次都在往前走。所以,遏制教育乱收费蔓延势头的这项工作是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

  在2006年,有很多治本措施是值得同志们关注的。

  刚才讲的2006年的六项任务当中,重中之重的有三项。当然,六项都是非常重要的,都是各部委大家一起研究制定的,这六项任务都是要完成的。在这六项任务当中的重中之重的三项,一个是对西部地区投入保障机制改革实行后的地方不准再出现新的乱收费,这是涉及到西部的12个省和中部的几个试点县,我觉得任务并不轻松,但是这一条必须坚持。

  我们这几年在治理中,大家都呼吁希望中央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今年中央下了很大决心,从西部开始解决免费上学的问题,让利于民,老百姓非常欢迎。前不久,我去了四川、重庆、广西,我亲眼目睹了当地的老百姓,广大的农民对于政府的这一政策是双手赞成的,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甚至到学校去放鞭炮。

  他们开始不相信,说刚刚免了税,现在上学也不交费了,提出“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交费,建设新农村,农民得实惠”。我们去了以后随机到一些学校或者农村集市上人群集中的地方,我们问,刚刚开学第一周的时候,很多人说刚刚开始听说我们根本不相信,直到孩子拿出去的钱又拿回来了我们才真正相信了。

  但是,这项好政策要真正抓落实,不能一边免费一边又乱收费。孩子要交的就是书费和住宿费,有些困难学生书费也免掉了。即使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因为中国太大,情况又太复杂,我们会感受到要把这件好事儿办好还不容易,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我们要努力让这项惠民政策实现,不能因为局部问题影响大局,这是今年的重中之重问题。

  第二个重点,对各级各类学校收费进行全面清理,并且采取公开透明的办法,在当地的政府网站上向群众公布,彻底的公开透明,要阳光收费。这几年我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像今年总理提的这么清楚、这么全面的,这个一定要完成。要在今年9月份之前,让老百姓在当地政府的网站上能够看到各级各类学校收费的标准。凡是不公布的,就视为乱收费。

  我想,作为新闻媒体来监督就有了一个尺度,就有了一个具体的办法,不然中间一些环节大家总是觉得搞不清楚。这件事情现在财政部、教育部、发改委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磋商,这是重中之重的第二个事情。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对改制学校先关门、后清理。这项工作意义也很重大,改制学校最早是1993年国务院的文件正式提出,教育体制改革当中,作为实验的项目。考虑到要加强规范,考虑到今后我们的教育,义务教育法已经出台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育要更加规范,所以这样一项任务,2006年1月1日开始不准再审批新的改制学校。

  如果你们在下面发现哪个省、哪个市还在审批新的改制学校,我建议你们就曝光。

  这三项任务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要向社会交答卷的三项工作。由于时间关系我就说到这儿,欢迎大家提问题。

  [王旭明]:

  通过刘金平同志和田淑兰同志的介绍,我们不仅了解了我国教育收费政策,廓清了教育收费上的许多界限,同时我们也了解了教育界多年来一以贯之的政策,刚才说的关于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双管齐下,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教育的投入,第二要规范各项收费项目,第三要加大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力度。

  周济部长在多次会议和场合也强调:“治理教育乱收费,教育投入足,不能乱收费,教育投入不足,也不能乱收费”,这是教育部一以贯之的政策。去年教育部和中纪委联合制作了专题教育片,教育系统内部做了播放,教育部门领导和教师认清了教育乱收费带来的危害。

  在完善制度和加强监督方面,教育部去年也做了很多工作。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尽管产生教育乱收费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尽管引发教育乱收费的深层次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尽管前三年取得的治理教育乱收费的成绩还不够巩固,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我们治理了十几年依然在治理,可见它是一个顽疾。但听了刚才两位领导的介绍,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个顽疾一定会在2006年和今后逐步得到解决。下面的时间记者们可以提问。

  [上海

东方卫视记者]:

  前几年政法大学提出要按照人口比例招生,这是不是自主的行为?教育部怎么评价这样的做法?有人说这个做法对于全国高考学生来说更加公平,教育部如何看待这个事情?

  [田淑兰]:

  关于招生问题是非常敏感的问题,它不是一个属于治理乱收费的问题。学校的招生有自己的自主权,在这个自主权的范围内,有权自己选择自己招生的办法。教育部到现在为止还没有集体讨论过,因为它也用不着我们来表态决定。

  [王旭明]:

  高等学校对于各个地方的指标分配,在教育部统一下达了之后,各学校再如何具体下达分配这些指标是学校自己决定的事情。当然,如何来分配这个指标更加合理,这个因素是多方面的,不是一个因素决定的,中国政法大学这种做法也可以视为一种尝试。

  [香港有线电视台记者]:

  方才提到现在一些教育的乱收费,差不多有六成是源自地方政府,教育部对此有什么评价?现在的乱收费情况在全国范围内,有没有统计有哪几个省比较严重?乱收费的款项有多少?受影响的学生有多少?

  [田淑兰]:

  非常感谢这位香港朋友关心内地教育的发展。关于你提的第一个问题,对来自政府的乱收费,刚才我提到的数字是2004年国家审计署的审计报告提供的,这之后我们七部委共同治理了,这个话比教育部一家说更有力量了。这几年政府对学校的搭车的收费明显减少,我们刚刚统计的是100多项,修桥费、过路费,计划生育补贴费都是通过这种渠道进行的,这确实给学校收费造成了很大混乱,也是学校校长非常不情愿做却不敢不做的事情。

  这几年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税免了,收费项目也减少了。政府挪用、截留教育费的费用也明显减少。关于这几年治理教育乱收费究竟有多少,我们有一个统计,这个是通过几个部门下去检查得到的数字,大数是17亿,这个数字是来自各级的治理乱收费的工作部门统计上来的。而且这部分钱,绝大部分都已经退还给了学生家长。我们有一个基本观点,因为是来自群众的乱收费,第一位是应该退,不应该交的,就要退还给学生家长,所以这一条使学生家长也非常满意。但是这一条又很复杂,有时候发现的时候学生已经毕业了,有时候这个钱就要上缴到财政了。

  [光明日报记者]:

  田部长,刚才你提到改制校先关门、后清理,我想问是什么背景下出台这个政策的?改制校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它的关门会涉及到多少学校?现在正在就学的学生将怎么处置呢?第二个关于择校费的问题,你刚才提到四种类型,择校费属于哪种类型?据我们了解这个费不一定是学校自己收了,它有可能上缴给了相关部门。

  [郑增仪]:

  非常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我先回答第二个问题。刚才田部长已经说了“改制校”的含义,1993年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由政府办学,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按国家法律和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办学,有条件的也可实行民办公助、公办公助等形式。

  当然,教育部的政策是很清楚的,进行改革试点的学校必须是薄弱学校、新办学校和一些企业学校,而且对改制学校十多年来多次颁发文件进行规范,要求必须做到“四独立”。从教育部政策来讲是清楚的,态度是坚决的,但是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我个人认为主要是有些地方和学校没有严格按照教育部的政策办事,因此这几年来从教育部和七部委一直加大对这个问题的治理力度,同时加大教学力度,提高各地政府和学校依法办学的水平来解决这个问题。

  刚才田部长提到今年发改委和教育部共同发文,不准再审批新的体制改革校,同时对新的体改校进一步加强审核。

  关于有多少学校,我们有一个2003年的数据,26个省市自治区报来的当时统计是1115所。所以从体制改革校的学校数和学生数来讲,在义务教育阶段占的百分比是比较小的,而且这些学校主要是在大中城市。

  [王旭明]:

  是不是可以进一步明确先关门?

  [田淑兰]:

  我补充一下,“先关门”的含义是说各级政府不得再审批新的改制学校,不再审批新的改制学校,也就是说新的改制学校,到去年年底有多少就是多少,不能再增加了。再增加就是违规了,这是一条基本看法。

  第二点,光明日报这位记者提出的问题,是一个需要引起我们关注的问题,就是关了门的这些学校下一步打算怎么办,这些学生怎么办。这个问题发改委和教育部的文件当中提出的就是要调查研究,并不是关了门以后马上把这个学校取消。不会的,要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认真调查研究,并提出可行的、负责任的解决办法。这一点请同志们放心,这种改制学校同样是在国务院文件的指导下进行的。只不过我们的办学行为逐步在规范,它完成了历史的使命,它下一步应该如何发展,发改委、教育部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方案。

  [王旭明]:

  他还有一个关于择校费的问题。

  [郑增仪]:

  对于择校问题教育部很重视,政策也是很明确的。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费,不允许招收择校生和变向择校生,1993年已经重申了这个问题,这么多年一直重申这个问题。所以治理择校乱收费一直是我们治理的重点,这个问题一直是在解决之中。

  [田淑兰]:

  我补充两句。择校问题是到目前为止,在治理教育乱收费过程当中一个最头疼的问题,可以说是治理过程当中的一块硬骨头。但是,这块硬骨头不啃,这个问题是解决不了的。所以,也要下决心,一定要去碰。择校费到底属于哪一种类型?我看它是综合型。说它单纯是哪一种类型都不公道,因为择校问题非常复杂。有些校长跟我说,你们老说我们乱收费,我现在躲都躲不及,乱交费你们也得管管。

  当然,家长的无奈是有社会根由的。我们国家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家,历史上说“再穷不能穷教育”,曾经被大家认为是一种高尚。在目前国家财力还很有限的情况下,确实需要大家的支持。但怎么个支持法?要支持在明处。而择校问题的核心是我们的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非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是天经地义的,没有哪个国家非义务教育阶段还不准择校。我们现在说的均衡发展是指义务教育阶段,而且是指区域内,不要把北京和西藏相比,也不要把城市和乡村比,就是第一步达到区域内的相对均衡。有人提“均衡化”,我也担心“化”不了,相对均衡就不错了。但是相对的均衡需要条件,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据我所知,我们现在有些地方在促进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化发展已经走出了第一步,有的地方已经明显见效。

  比如安徽铜陵、比如山东的寿光、东瀛,这些地方我都去过,我问家长“你们择不择校”,家长说“这些学校都差不多,择什么”?我问校长,“有求你递条子的吗”?校长说现在用不着。

  所以,均衡的潜台词是均衡发展问题。现在中国的情况是农村好于城市,农村没有什么择校,就那么一所学校大家都去了。反倒是城市当中发生了择校问题,是历史上形成的重点校。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包括国家支持重点校,90年代教育部文件就正式提出义务教育阶段不应再分重点校、非重点校,后来进一步提出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的文件。

  择校问题为什么在有些地方工作进展非常迟缓?确实有一个认识问题,就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公益性要得到充分展示。教育是崇高的事业,它的公平性、公益性如果在义务教育阶段还展示不出来,我认为教育的指导思想要认真检查一下。所以现在很多地方,都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并且很有成效的办法。

  我在铜陵看到,他们的校长是定期交换的,他们的教师岗位是轮换的,他们的补贴和所有收费是毫无关系的。在寿光,教育局长可以对他所管辖的所有教育部门进行岗位交流,在其他地方还达不到这样。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交流,我们的校长还可以轮岗,你觉得择校还有太大的意义吗?

  当然,还有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的教育手段,包括精品课件,使那些薄弱学校也能够看到好的精品的课程。同在蓝天下,孩子不管穷富,不分家长、不分性别应该得到同样的教育。所以,均衡发展是我们体现教育公益性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也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一件事情。

  [东方早报记者]:

  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在提案和议案中说把农村义务教育的书费也免了,说这个收费项目容易留下乱收费的尾巴。另外他们还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费,不仅包括农村希望城市也免费,他们还做了统计数字,说我们国家有这样的财力。不知道教育部如何回答这样的提案和议案。

  [田祖荫]:

  谢谢您的提问。先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在这么做,我们的“两免一补”,其中一个就是免教科书费用,对中西部我们做了几年,05年中央和地方安排两免一补资金70多亿,中央财政安排两免一补28亿元就是免教科书的这笔费。

  第二个问题,他们算的账,肯定和我们不是一笔账,我们先从西部开始,今年西部12个省,加上中部湖北鄂西,湖南的三个县、安徽的两个县,明年扩大到整个东部地区和东部的部分贫困县市。到2008年,基本上所有的农村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城市的问题如何考虑呢?我们设计这个方案的时候在考虑,中国所有的免费教育都由中央财政包是不可能的,就要分级。现在的政策是城市可以参照中央对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步骤实行,你有财力支撑现在开始全免都可以,如果不行,按照这个步骤先做到享受低保家庭的孩子享受我们现在提高的“两免一补”,到2010年差不多都能实现。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是各地方的积极性非常大,我知道的,大连市已经把农村孩子所有的书费都免了,一部分现在开始已经提出免费义务教育了。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

  因为以前教育部研究了许多措施保证不要乱收费,其实落实情况并不是很好。教育部今年有没有具体措施保证今年“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第二个问题,周部长一直在提收费要公开,其实我们知道贫困地方他们收了钱是给教师在发工资。教育部和财政部能不能把联合划拨给基层的钱公示一下,看看到基层学校到底有多少钱?

  [田祖荫]:

  对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措施很多,今年是我们整个教育部、财政部以及相关部门的重中之重。我想简单说,一个是做预算,怎么能保证这个钱从上到下落实到学校,最关键的是做预算。现在要求农村每个中小学含教学点,全国52.5万所,以他们为计算单位开始编预算。这个预算是大预算,包括教师工资、包括免费困难学生的资助,然后由教育行政部门汇总报财政部门审核,最后报县级人大批准,最后按照这个预算执行。

  第二个措施,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配套文件,包括免学杂费怎么免、给危房改造资金怎么给,都有配套文件,总共制定九个,现在已经出台了四个。

  第三个,我们通过多项的检查,有例行检查、专项检查,监察部门审计。

  关于你提的公示的问题,希望我们把中央给地方的钱公示一下,让我们知道农村中小学究竟有多少钱,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如果我们一步一步这么做,如果农村中小学都会做预算了,都经过县级人大通过了,现在事实是多少年了,农村中小学都还没有会做预算,如果这个问题做好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田淑兰]:

  今年西部12个省免费义务教育的钱,开学之前已经全部到位。这12个省是我们国家最贫困的省,中央拿了大头,中央拿了八,地方省一级拿二,八和二配套,在有些省份这个二全部由省内解决了,不要求层层配套,这样有助于经费的落实。

  比如我去了广西,它自己配套4个亿,结果这4个亿省政府反复研究,由自治区政府全部配套、全部到位。我们到了下面非常高兴,说你们这样做,我们的教育经费就解决了。给我们一个启示是,对教育的投入关键是认识问题,真正把科教兴国当成一回事儿,当然把人才强国摆在领导的位置上,钱就有了。

  我在广西工作过,我知道广西的状况。到目前为止,他们自己和自己比,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确实总量非常少,能拿出4个亿非常不容易,但是解决了所有孩子的免费问题。所以你说,怎么保证?第一位是钱得到位。学校实行预算,这是从制度上保证这个钱要花的明白,审计就是要最后检查花的是不是合理。据我知道,审计署的有关部门,已经打算在明年要对西部12个省免杂费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这就是从头到尾的监管。如果说这些都能够到位,我想这个政策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谢谢你。

  [中国税务报记者]:

  有一个关于“两基”的问题。04年我国开始实行西部地区的“两基”的工作计划,对372个县和兵团实现“两基”的发展,不知道这个目标进展到什么程度?今年的目标是怎么样的?再一个关于投入的问题。这四年中央投入100亿,不知道这100亿是不是平均每年25亿,目前投入多少了,今年是怎么样的?

  [田祖荫]:

  有关第一个问题,“两基攻坚”是04年提出的,到目前开展了两年多,总的来说进展顺利。西部12个省加兵团,中部三个省、西边三个州都按照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三家签署的要求在落实。05年西部91个省通过验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通过我们国家的验证全部达到100%,西部实现两级县级单位的总数达到900多个。

  第二个问题,关于100亿的问题。“两基攻坚”计划有七项措施,第二是远程教育、第三是两免一补,直接涉及的是远程教育、寄宿制工程、两免一补,这三项加一起就不止100亿。目前进度是04年30亿、05年30亿、06年30亿,07年10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