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普京访华专题 > 正文

中俄重视互信基础建设 合作有三着力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08:45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22日电《瞭望》周刊刊载文章称,在中国的“两会”之后,世界将再次聚焦北京,共同见证中俄“携手共进”的又一重要时刻。中国和俄罗斯互相举办“国家年”活动,是中俄关系史上的一个创举,将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信任,进一步推动双边务实合作,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文章指出,中俄双方高层领导已达成共识:“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深化中俄战
略协作伙伴关系都是两国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今后,双方将更加重视中俄之间的互信基础建设问题。

  首先要解决中俄政治关系的上热下冷状况。近年两国上层交往频繁,2005年一年内中俄两国元首共举行了4次会晤,高层领导间共识增多,互信加强,个人友谊也不断加深。但在普通百姓间交往还不多,相互了解也不够。特别是随着中国近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相形之下俄国际地位呈弱化趋势,加之西方的挑唆和媒体炒作,俄一部分人又开始担心中国强大后会对俄构成战略威胁,担心中国“经济扩张”、“人口扩张”,害怕中国未来会“夺回其它历史上被迫失去的领土。”

  文章说,为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两国首脑确定今年为中国的“俄罗斯年”,2007年俄罗斯将举办“中国年”。普京在2006年新春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他希望“这一大规模活动有助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深化”。这项活动是中俄两国政府间迄今为止最大型的交流活动,目的是通过互办“国家年”活动,为两国政治、经贸、科技、人文等领域的合作增添新的活力。

  其次是推动解决中俄经济合作中的一些问题。与成熟、稳定的政治关系相比,中俄经贸合作水平与两个大国的地位及经济实力很不相称,也不符合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要求。虽然中俄双边贸易额已从90年代的两位数跃升至今天的3位数,2005年中俄贸易额再创新高,达到2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但离实现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到2010年将双边贸易额提高到600亿~800亿美元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文章说,两国政府及相关机构也在考虑解决双边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推动落实两国已达成的经济合作项目。俄总理弗拉德科夫表示,俄方愿与中方共同努力,彻底解决现存的问题。普京此次访问中国期间,双方将举行“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有望取得积极成果。目前,两国有关部门正在制订的2006年~2010年中期经贸合作纲要,将成为推动两国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路线图”计划。

  第三,中俄现有油气合作项目目前已进入关键时期,推动

能源合作已成为双方重大课题。2004年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时双方一致同意,愿继续推动落实中俄在石油
天然气
领域的合作项目,包括中俄原油管道建设项目,以及在两国境内共同开发油气田。但一些大型合作项目落实困难。虽然中俄双方一致同意增加陆路石油贸易,预计使俄通过铁路向中国输出石油的总量在2005年达到1000万吨,并争取在2006年达到1500万吨。但据俄罗斯“后贝加尔-满洲里”海关年初公布的消息,俄2005年远未完成对中国原油出口的铁路运输计划,原计划的700万吨原油,实际出口了518万吨,大大低于中俄双方商定的计划。

  在普京访华前夕,俄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中国记者联合采访时表示,俄方将完善相关基础设施以实现2006年对华石油出口1500万吨年这一目标。他说,去年两国有关公司签署了关于建设远东输油管道通往中国支线(从斯科沃罗季诺至俄中边境)问题的议定书。该议定书应该得到履行。

  文章称,与此同时,“泰纳线”的论证工作受阻,原因是俄一些人士以管道将在某些地段从距离贝加尔湖只有800米的地方通过会破坏环境为由,反对这一方案。但普京总统坚决支持修建“泰纳线”方案。今年1月6日,普京重申俄将在今夏开始“泰纳线”一期工程建设,预计2008年完工。就在其访华前夕,俄罗斯生态、技术和原子能监督局3月6日通过了对远东输油管道一期工程项目进行的国家生态鉴定。俄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副总裁格里戈里耶夫发表讲话表示,远东输油管道通过国家生态鉴定是一个标志性的和期待已久的决定。他说,“决策已经定下,资源也已齐备,工程可以在近期开始施工”。

  此外,在天然气合作领域,梅德韦杰夫表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正在研究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具体方案。其中俄罗斯沿阿尔泰地区至中国新疆路线对华出口天然气的方案值得认真考虑。由此看来,中俄能源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值得期待。(刘桂玲)

  相关专题:普京访华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