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访华中俄关系有喜有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13:08 青年参考 | |||||||||
本报记者王晓玉 发自莫斯科
普京访华只有短短两天时间,但这次访问涵盖内容之广,取得成果之多,有目共睹。当然,中俄两国间仍有一些悬而 未决的问题,而且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 普京此次访华,是中俄两国每年一次的高峰会晤,中俄两国领导人就双边、多边所有共同关心的问题都深入交换了意 见,中俄两国发表的《联合声明》涵盖范围广,涉及内容多。不少俄罗斯分析人士认为,中俄两国领导人最近几年多次强调, 中俄当前关系是历史最好时期,以普京此次访华为标志,中俄关系将再次被推向一个新的水平。中俄两国把增进政治互信作为 发展双边关系的长期任务,加强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问题上的相互支持。这是胡锦涛主席在与普京会谈中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俄罗斯舆论认为,政治互信是中俄两国深化全方位双边合作的政治基础,双方互信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从根本上促进两国在各 个领域的合作,尤其是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问题上的相互支持。
普京不满意机电产品 对华出口下降 中俄关系发展顺利,并不意味着两国之间就不存在问题。中俄两国之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正如普京在中 俄经济工商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所说,“我们不能小看两国合作的成就,但也必须坦承还存在一些问题”。普京认为, 中俄经贸的主要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双边贸易结构不合理,二是俄罗斯对华出口以原料为主。普京所说的贸易结构不合理 ,实际就是俄方对其机电产品对华出口现状的担忧。普京称,2005年,俄罗斯对华机电出口下降一半,而中国机电产品对 俄出口却显著增长。针对俄方多次提到的贸易结构问题,胡锦涛主席在中俄经济工商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也作了明确表 态:尽快提高机电产品在双边贸易中的比重。只要俄罗斯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拿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完全可以在中国市场占有 更大份额。
石油管道支线 俄罗斯没松口 实际上,中国在经贸领域对俄方也有一些疑问,主要表现在两国的能源合作。具体来说,就是对俄方在石油管道等问 题上的“犹犹豫豫、模模糊糊”感到不解。人们注意到,普京在访华期间几次提到中俄石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问题。关于石油 管道,他说,“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刚刚签署有关议定书,将研究建设原油管道中国支线的可能性 。如果这一项目能够落实,将有利于增加对中国的原油供应。”关于天然气管道,他说,“我们正在研究铺设连接两国的天然 气管道的多种方案。其中一个为东西伯利亚管道,另一个为西西伯利亚管道。”由此看来,就这一油一气两条管道,俄方到目 前为止还没有作出最后决定。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