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东方时空》专题 > 正文

杜宝良违章105次:撤诉背后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20:12 央视《东方时空》
杜宝良违章105次:撤诉背后的故事

杜宝良的遭遇引起广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杜宝良违章105次:撤诉背后的故事

杜宝良聘请律师准备起诉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3月29日播出“谁让你走单行道”,以下为节目实录:

  [雨天,菜摊,杜宝良

  是通过举行听证还是打官司要回部分罚款,杜宝良还在犹豫中,这时老家来信了,说父亲得了癌症,大儿子要考大学,这都得用钱。杜宝良觉得,来北京这么多年,这是他最
难熬的一个夏天。

  [报纸,网络

  这个时候,媒体上对于杜宝良事件的议论,也正热烈的进行着。

  [报社记者邹乐访谈

  邹乐:很多人对交通的关注程度是非常之高的,我们每天都会接到读者的电话,后来我们觉得杜宝良这个事件,已经不是杜宝良一个人的事情了,它可能是一个社会的现象。

  [报社记者高杉访谈

  高杉:大家身边有很多开车的人嘛,这些问题遇到的很多,被拍下来了根本不知道,到时候一验车发现:十个二十个(违章记录)。可能一千块钱两千块钱就已经罚掉了。

  [报刊报道

  高杉是最早报道杜宝良违章的记者之一,她关于杜宝良违章的新闻线索来自交通管理部门。

  [高杉访谈

  高杉:这个新闻线索是从交管部门来的,可能想以此起到惩戒的作用。

  [报刊报道

  交管部门希望通过杜宝良违章事件的公开报道,对不遵守

交通法规的驾驶员起到教育的作用,但媒体上关于杜宝良事件的报道却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原本作为反面典型的杜宝良得到了公众的同情,争议却集中到了交管部门的身上。

  [高杉访谈

  高杉:他为什么那么多次违章他根本都不知道呢?

  [道路空镜,交管部门电脑屏幕

  北京交管部门虽然通过电子摄像机记录了杜宝良的交通违法行为,却没能及时通知他,交通违章者尽管可以通过登陆交管部门的网站或预定短信等手段来获知自己是否违法,但外来务工者杜宝良,根本没有条件上网、为了省钱也不知道定制短信之类的事项,执法部门也没有将他违法的情况直接告知他,就这样,累积了105次违章和巨额的罚款,舆论认为交管部门是在以罚代管。

  [高杉访谈

  高杉:从那个交通队到他违章那个地方,就那么近的路,时间、地点都是固定的,那就派一个警察来找他一下,就在这个地方等他一下,告诉他:这是禁行,你已经违反了多少次

  [电视新闻

  执法站工作人员:西单中队早上去截这个车,截过两次也没截到。

  [高杉访谈:

  高杉:没有找到就算了,也就再也没有找,于是就从四十多次变成了一百多次。

  [菜摊,杜宝良

  由于杜宝良没有获知自己违法信息的渠道,他的违章记录累积到了105次,每一次100元的罚款也累积到了一万零五百元,这几乎他全家一年的收入。

  [电视新闻

  杜宝良:等于一年都白干了。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解说:杜宝良家里的闹钟,永远风雨无阻地停留在凌晨两点半。他把自己这几年的生活形容为一部机器,每天两点半起床去新发地批菜,赶在六点小货车禁行之前把菜拉到市场,然后一直卖到晚上七八点才能回家。因为只有那时才是北京取消对小货车限行的时间。回家仅仅睡上四个小时,新的一天就又开始了。

  [电视新闻

  执法站工作人员:我们作为交警呢,我们对他这事儿呢,同情归同情,但是法律代表不了同情。

  [菜摊,杜宝良 空镜

  媒体在同情杜宝良,一些北京人也关心着这个安徽农民,一位叫王英的律师这天把杜宝良拉到了自己的事务所,他们说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回杜宝良已经交了的1万多块钱罚款,还承诺,要免费为他打官司。

  [律师事务所

  律师:不要去复议,去诉讼。你要委托我们呢,我告诉你这里面存在一个问题这一般人不知道。有一个天大的错误,明白吗?

  杜宝良:行

  律师:一会儿回避还是现在回避?最好是现在回避。现在回避一会儿行吗?具体的一个因为是业务问题,我们要探讨一下。然后我们把方案都可以告诉你们。

  [交通标志

  律师们告诉杜宝良,北京交管部门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律师王英访谈

  王英:北京市的这个(禁行)标志,可以说是十九年前就废止了的标志。

  [交通标志

  王英,北京律师,他告诉杜宝良,真武庙头条西口这条单行道上的禁行标志,是新的道路交通管理法规颁布之前使用的,

新交法中的禁行标志并没有将它包括进去,他认为,这是一个过期的标志,不能用他来证明杜宝良的违章。

  [王英访谈

  王英: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了,报纸这么报道这些事情,他也要为自己证明,这个事情到底是我杜宝良错了还是交管局错了?如果是你交管局错了,那怎么说你也应该把这个钱拿回来,拿给我。而且你应该承认这个错误。

  [杜宝良

  一直在犹豫是选择听证还是打官司的杜宝良,在听了律师的建议后,决定接受王英所在的律师事务所的帮助,当天,他和王英签订了委托协议,起诉北京市交管部门。

  [北京西城法院

  2005年6月13号,杜宝良向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递交了行政起诉书,正式将北京市交管局西城交通支队西单队告上法庭。

  王英:把这牌子跟这个国徽,一块儿照下来。

  律师助手:对,把国徽照下来。

  王英:走吧,咱们。

  一个星期后,诉讼在法院立案了。离正式开庭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等待。

  [菜摊 杜宝良妻子

  杜宝良妻子:不管了,你想(把钱)拿回来拿不回来怎么办?没那精神。我这嗓子,礼拜六那天下大雨,嗓子疼着呢。没那精神烦。

  顾客:你们上电视了多好。

  杜宝良妻子:我整天都是脑袋晕晕的,睡不好觉。

  [菜摊 杜宝良睡觉

  20多天过去了,被告方北京市交管局西城交通支队西单队向法院申请了延长举证的时间,开庭的日子推后了。

  [网站演播室

  一家著名网站策划了一个关于杜宝良诉讼的访谈节目,杜宝良作为嘉宾来到了演播室。

  嘉宾甲:你坐这儿,这是你的位子。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近一个时期以来,杜宝良这个名字渐渐为人们所熟知……

  嘉宾甲:谈到过,一言以毕之:这是一个新技术带来的新问题,而新问题需要新的规则。我们如果通过杜宝良这个案件能够去完善法律、改进执法,那就是这个个案所能达到的最大的意义。

  主持人:这件事情给您的上菜卖菜耽误了您多少的功夫啊?影响不影响您的心情?

  杜宝良:那肯定。这心情都糟透了这个时候。

  主持人:糟吗?我觉得您有的时候您还是挺笑嘻嘻的。无论是在电视上,还是在跟我们面对的时候,您都还是挺笑嘻嘻的。

  杜宝良:笑嘻嘻,其实心里挺不好受的。特别是这两天,媳妇听说要打官司,老跟我闹别扭。

  主持人:谁跟你闹别扭?

  杜宝良:我媳妇。我妈他们现在在老家也知道了,原来我并没有想告诉她。现在报道了,他们都知道了。我想尽快通过打官司,把这事给解决了。不想那么拖着,也让他们耽心,自己心里也老耽心。

  主持人:你觉得北京人怎么样?这一次,以前可能对北京人的了解

  和这次经过这件事儿对北京人的理解,不太一样吧?

  杜宝良:对。

  主持人:觉得北京人还是非常宽厚、非常友善的吧。这是咱们的图片。

  [杜宝良家

  杜宝良:有个阿姨说:做人你也别怕事、也别找事,遇上事了你也别怕。怕你也不行,怕,它还是找你,咱不找事也别怕事,摊上事了人也别怕。没事了你也别找事。自己认为心里踏实就行了,甭说这傻不傻的。人的世界观都不一样。

  这天晚上,杜宝良在饭桌上说了几句为自己打气的话,可谁都想不到,就在第二天,杜宝良独自去法院办理了撤诉手续。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律师王英。

  [菜摊

  知道杜宝良撤诉以后,律师王英来到了杜宝良的菜摊

  [王英:怎么说呢?从起诉开始到今天,这些事情,我们只是提供法律上的服务,最终还是他是客户。他来选择最终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包括撤诉啊、包括还有其它的选择,这都是他法律的权利。我们作为律师,也可以说作为他的朋友,都非常,怎么说呢,反正是很尊重他的想法。无论我们自己有什么个人的想法,这都不重要。

  [菜摊

  邻居:我都不知道他撤诉。说一声对吧?那么多人支持他。说一声,

  撤诉了。为什么撤诉咱也不知道。怎么撤诉了?应该撤诉,要再打一下(官司),他没这精力,是不是?应该撤诉。撤诉了啊,把大家玩了。

  杜宝良:就你老是叫我请你吃饭。

  这一天,是2005年的7月27日,距离“杜宝良事件”发生的第66天。

  [大杂院 凌晨

  第二天的凌晨两点,我们跟随杜宝良去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批菜。

  [夜路 新发地市场

  新发地是北京城南最大的一个蔬菜批发市场,北京市民每天吃的蔬菜有大部分都来自这里,在许多人都已经入睡的深夜,这是一个热闹的地方。

  [空镜 报刊

  2005年8月19号,北京交管部门第一次寄出了71万份交通违法告知书.早在杜宝良撤诉前两个星期,北京交管局出台了新的规定,除了在网上公布和通过短信通知等方式以外,还必须向违章者寄送违法告知书.

  [报社记者邹乐访谈

  邹乐:杜宝良现象,我觉得它发展到今天,其实它已经,怎么说

  应该已经达到了它应该达到的社会效果。它促使交管局规范了一些东西。

  [报社记者高杉访谈

  高杉:因为有了杜宝良这么一个相当极端的例子,所以它引起了社会和交管部门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后来就出台了这样一些措施。杜宝良的作用在这儿,当然他自己,首先,付出了比较惨痛的代价。

  [交通标志

  对于杜宝良事件本身,媒体也多了一些冷静的思考。

  [高杉访谈:

  高杉:实际上交通标志、包括标线、信号灯,这些东西就是法,遵守这些东西就是遵守法律,反过来说,违反这些东西就是违反法律。从执法者来说,我们执法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不就是为了让大家守法

  让交通秩序更好、让这个社会秩序更好吗?那我们更应该注重这个执法的效果,最终的效果。各种声音都出来了,难道这不是社会的进步吗?

  [城市空镜

  考虑到杜宝良家的经济困难,北京市交管部门在杜宝良撤诉之后给予了他一定的经济补偿。

  [冬天 菜摊

  2005年年底,也是这件事过去五个多月之后,杜宝良被多家全国的知名媒体评选为中国2005年年度法治人物之一,好久没有接待过记者的杜宝良再次接受了一家电视台的采访。

  [一位记者采访杜宝良

  记者:一个外地到北京来外来务工的人员,只是一个比如说卖菜的,

  这样一个经营者。但是现在呢,却导致北京的交通因为你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当你一听到这样的议论的时候,你自己心里面,有没有什么想法?

  杜宝良:现在不想说这个,当时我都说了。

  记者:没事,那没关系。

  杜宝良:我不想老说。

  记者:你别动,别动。站回去站回去。

  [杜宝良定格

  相关专题:央视《东方时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