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建设新农村开了好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01:46 杭州日报 | |||||||||
每周六,西湖边的赵公堤上便会传来阵阵唱戏声,这可不是在演出,而是“金沙港实验京剧社”的村民们在自娱自乐。这是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亮点。 对于农村工作,名胜区结合省、市“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和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围绕“新理念、新村庄、新产业、新体制、新村民”开展,
新理念带来新活力 如今,当你走入西湖风景名胜区里的农村,一处处新景象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为确保把新农村建设真正办成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景区干部群众特别是农村党员努力创新理念、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在农村工作实践中体现了新的活力,从“要我整改”变为“我要整改”。 去年,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龙井村进行了整治改造。拆除违法和有碍景观的建筑,全村所有管线均作了“上改下”,污水纳入城市管网,全村住户都用上了清洁卫生的城市自来水,结束了多年来村民喝深井水的历史。村内的垃圾与城区一样,实行统一装袋、统一回收、统一清运、统一实施无害化处理,改变了以往生活垃圾乱倒的脏乱差现象,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由于始终坚持“最小干预、原汁原味、生态优先”的原则,名胜区里的农村虽处于城市和风景区核心区域之中,却仍保留了各自较完整的传统文化习俗和乡村自然风光,形成了各具独特性和差异性的“景中村”,成为杭州休闲旅游的新亮点,促进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给村民带来了实惠。 新产业铸就新模式 乡村面貌改变了,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名胜区围绕休闲旅游这一主题,重点做好西湖龙井茶的文章。首先是加强西湖龙井茶品牌保护和茶科技推广应用,在对龙井茶保护基地进行划区定界的基础上,按照生态型农业要求,充分借助辖区内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雄厚的技术力量,加大龙井茶科技推广应用力度,扶持建起多个龙井茶基地示范园区,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1040亩,引导茶农推广茶树优良品种,全程抓好科学种植、环保、采摘、炒制、包装等各个环节,从源头上提高龙井茶的产品质量。 然后是创新思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近年来,名胜区以西湖龙井茶为载体,以西湖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顺应当前休闲观光农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促进西湖龙井茶与旅游休闲的有机融合和深度开发,鼓励茶农积极开办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点、茶乡特色的“农家茶楼”,走出了一条保护品牌、整治环境、改善服务、跟进管理的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路子。 目前“农家茶楼”已达600多家,转变了原先单纯卖茶叶的粗放经营模式,既延伸了西湖龙井茶的产业链,增加了龙井茶的附加值;也吸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大增加了茶农收入,成为名胜区实现茶农增收致富的一大支柱。 通过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品牌农业,实现了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连动的跃升,形成了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了农民生活水平“新提高”。2005年梅家坞村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并被省农办和省旅游局联合命名为“浙江省农家乐特色示范村”,龙井村被省、市命名为“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新村民彰显新风尚 建设新农村,离不开新型的农民和良好的社会风貌。为此,名胜区通过积极开展健康的文体活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等措施,千方百计提高村民素质,营造现代景区农民新风尚。 首先,名胜区深入开展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系列教育活动,使农村党员素质显著提高,村级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增进了村班子的团结。同时,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增添现代化电教设备,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党员活动室建设,基层党建阵地也得到进一步巩固。 另外,名胜区还全面启动了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工程。根据《杭州市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工程实施意见》,我们制订了培训方案,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无公害龙井茶生产技术、环境保护知识、公民道德素质教育为内容,以村为单位,进行全员、分时段、分批次培训1456人。通过教育培训和评比,增强了村民诚实守信、规范经营和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村民奋斗创业、勤劳致富能力和信心。 名胜区还积极推进文化进农村(社区)建设。通过举办元宵灯会和纳凉晚会,开辟“杭州西湖新梨园”,成立“金沙港实验京剧社”,组织名胜区《春之声》书画展,举行“三江”歌手大赛选拔赛和举办“文明家庭风采大赛”,实行文化辅导员进社区活动等,充分发挥文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作用,更好地满足了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提高了村民素质。(记者周春燕 杭州日报) 相关专题: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