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距离感与亲情无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17:09 中国青年杂志 | |||||||||
没有父母的关注与理解,我在校园里上演的多样人生,只是一个人的精彩。 文-素素 秋风起,梧桐叶落,看惯的校园平常风景,此刻竟在心中滋生了一种惜别情绪。细想来,恐怕这就是所谓的大四心境 吧。回首转瞬即逝的大学生活,自己可谓一路顺风顺水:
父母居于南方一个依山傍水的清丽小镇。和镇上很多人一样,为工作和家庭琐事忙碌着,闲时打打牌,拉拉家常,走 走亲戚,生活的半径不轻易超过整个县的区域。我跨省上大学,第一次延伸了家里可触知的空间距离。爸爸送我来大学报名的 情景还历历在目。晚上7点到达武汉,早已饥肠辘辘的爸爸在学校食堂要了两个小菜填了肚子之后,随便找了个招待所睡了一 晚,等第二天排队缴完费就行色匆匆地奔向火车站。爸爸来不及仔细打量这所漂亮的学校,这座还算大气的城市,而我,却开 始在这块陌生而又新鲜的土地上演绎全新的大学生活。 大一寒假回家,我第一次明显感受到了与父母的隔膜。我兴致勃勃地给他们讲大学生活的精彩,讲没有班主任管着我 们,也没人强迫我们上晚自习;讲班上开展特色团日,我发的传单最多;讲我加入了学生会,最烦一周一次开例会;讲学校人 文讲座教室窗台上都爬满了人的盛况。刚开始的时候,爸妈还兴趣盎然地支着耳朵听我喋喋不休。但渐渐地,我注意到他们脸 上厌倦的神色。可以理解,对于这种他们完全不曾经历过的生活,对于发生在遥远且陌生的地方的事情,爸妈没法和我感同身 受。我沉默了。他们开始给我讲亲戚邻居的近况,谁家收养的孩子和爸妈特别亲,谁家有人升官,谁家死了人……对于这些, 我也同样没法提起兴趣。 就这样,我和父母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和家里唯一的联系是每周定期一个电话,嘘寒问暖,例行公事。对于我的生 活,他们一无所知。我奔走在各场舞会之间,听华尔兹乐曲在自己脚下舒缓流淌;邀一大帮朋友疯玩儿,先吃火锅,再去K歌 ;逃课去采访校园内各式各样的牛气人物,为社团的工作忙得焦头烂额……而爸妈,却已经惯性地把我定格在了中学的日程表 上:早读,上课,晚自习,吃饭,睡觉。一切,都为了学习。所以,每次打电话,爸爸都要重点叮嘱我认真学习;有一次告诫 我大一大二不要谈恋爱,末了,说了一句:“不过你从来都是只想着学习的好学生,估计也没有什么机会认识别人的。”听到 爸爸的这句话,那一刻有点心酸。古语曰:“知子莫若父。”但爸爸真的一点都不了解我。 我也曾试图跟父母交流过。当我在读研和工作之间抉择不定时,我跟父母倾诉,希望他们给我拿个主意。对我的疑虑 ,爸爸一直重复着一句话:“书读得越多越好。”他固执地认为研究生显然比本科生有前途,还建议我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 我不能用他的观点指导自己,相反,我得慢慢给他解释现在大学生的行情——他还不一定相信。我打电话和妈妈闲聊,说我们 师姐留在武汉工作了,工资2500元。妈妈马上表示怀疑:“不会吧,大学生工资应该很高啊。”然后开始复述那个我听了 N遍的传奇故事:镇上谁家的的儿子月薪1万,还是个不知名的大学出去的。我渐渐明白,对于久居小城的父母来说,“大学 ”就像个缥缈的幻景,看上去美妙无比,但他们都不曾深入理解过大学的精彩以及无奈。 我变得越来越独立,习惯了遇事自己一个人斟酌决定,不征求父母的意见。大三暑假实习院里不安排单位,要自行联 系。我不想回家乡小城无所事事,希望留在武汉实习。然而,武汉高校林立,暑假实习学生人数众多,我又没有任何亲戚门路 ,想留在武汉谈何容易!我没有向家里诉苦,而是自己调动一切关系争取机会。网上求助、打电话到报社都石沉大海;一个师 姐答应帮我联系一家报社,最后却因为我报到的时间太晚,实习生人数已满而不了了之;几经辗转后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进了一 家报社实习。我顶着烈日在武汉的大街小巷辛苦奔波,看着自己的新闻稿一篇篇登上了报纸,想父母永远也体会不到其间的艰 辛与收获。我一个人,在这座他们看来既遥远又陌生的城市独自成长。 我深深爱着生我养我、鬓发斑白的双亲。然而,有种距离感却与亲情无关。四年来,我在大学哭过,笑过,成功过, 失败过;然而,至亲的人却没法和我分享快乐,为我分担烦恼。成长的滋味,留给我一人独自品味。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