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老师 你还会回来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16:53 中国青年杂志 | |||||||||
文-本刊记者陈敏 2003年6月,姜宝成在中国青年报上读到一段西部少年写给支教老师的话: “您第一次来到偏城中学那天,您还记得吗?您说话时微笑着。微笑中,我们分明看见一个春天向我们走来。”
一刹那就被打动,姜宝成递交了申请,参加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前往广西百色田阳县南部大石山区的巴别 乡中心学校,支教一年。临行前,他在日记里写道:“西部到底需不需要我们这样的志愿者?我能为山区里的孩子做些什么? ” 从县城走了五个多小时才到巴别乡一个山窝窝里的80户人家的村庄,姜宝成来不及感叹天蓝云白,就被恶劣生活困 住:吃红薯叶和南瓜藤,睡摇摇欲坠的硬板床,老鼠、蟑螂将糊满报纸的房间当成了赛场。隔壁就是厕所,气味不良。 头一晚,宝成失眠了,怕有蜈蚣迷路爬到耳朵里。 白天上课,宝成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可孩子们瞪大眼睛发呆,因为听不懂普通话!他们的方言叽里咕噜,让宝成也犯 傻。郁闷啊,可是找谁倾诉?手机几乎没有信号,收音机都暂停服务。一个月过去,他犹如溺水般窒息。晚上和老师们去查夜 ,人家查完回家,他却绕着校舍走几圈,又绕着操场走几圈,“像神经病一样”。 宝成觉得自个儿快崩溃了,在纸上拿笔不停划拉:再坚持一个星期! 很不容易,但宝成终究熬了过来,听懂了方言,习惯了生活。前一任志愿者都喝桶装水,坐车到县城洗澡,宝成却饮 需要沉淀的当地水,一瓶水也能洗个澡,和当地人一样。 接着,宝成跑遍巴别的13个村50多个屯家访,立意和学生交朋友。有一次去山上玩,回家后宝成才发现身后的书 包被孩子们插满了五颜六色的山花。他细心地扎好花儿,插在了宿舍的墙缝里。 越了解孩子们,宝成越心疼:他们不知道电脑网络,甚至没有课外读物;有大半学生站着上课,因为缺少椅子;午饭 就是一点儿糙米加两颗黄豆,在砖墙垒就的灶上蒸熟……有一次,宝成和几个支教者去市里参加活动。吃饭时他夹起一只大虾 ,忽然想到孩子们的午饭,难以下咽。当时,他异想天开,决心为孩子们新建一座食堂。 2004年2月,宝成发表文章《在西部干涸的土地上,我愿做一瓢水》,为孩子们募捐,四处奔波,联系资助,让 读者和山区孩子结成互助对子。他甚至找姐姐借了7000元。不久,他又得到北达音像李经理的资金支持,开始修建食堂, 风风火火地当了包工头。水泥缺货了,他赶上好几个小时,气喘吁吁地到厂里要水泥。 6月1日,“志坚饭堂”落成,粉色外墙铁护栏,中午宝成和李经理还请全校800多名孩子吃饭,每人一大勺肉, 乐得孩子们手舞足蹈。 同时,宝成拿着一沓《请求捐助函》跑遍了广西五家出版社,挨家游说,募得了价值5万多元的新书,全部搬进学校 阅览室。 他的学生在作文里写道:“我们都非常喜欢又笨又帅的姜老师。”——是,姜老师笨,刚来时不会做饭,爬山路还摔 跤,但是他又那样帅,会照照片,能修食堂,组建了文学社和广播站,还为他们筹集了4万多元的助学款……他们怎么能不喜 欢他? 临别时,学生们洗净泥巴,折了360颗幸运星,准备了联欢晚会。宝成却提前回了宿舍,独自躲起来流泪。200 多个孩子就站在操场上,唱《一路顺风》,重复地唱,哽咽地唱:“我知道你有千言你有万语,却不肯说出口;你知道我好担 心我好难过,却不敢说出口……”天已经黑透了,他擦干泪劝学生们回家,他们却在风中纷乱地大喊:姜老师,你还会回来吗 ? 那一颗颗眼泪,至今都在他心里流淌。 2005年10月,宝城重返支教地,为孩子们带去了300多件衣服和一批文具。2006年1月4日,他拍摄的 纪实图片故事《支教日记》在天津展出,他最喜欢的一张是《爷爷奶奶家长会》:一个小学生拿着奖状,露出开心羞涩的笑容 。 从“个人的生活体验”到“对一部分人群、一个地区甚至国家民族的责任”,支教已经成为宝成的生活之一,山里孩 子的眼泪和每个微笑,都是他无法遗忘的青春岁月。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