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东方时空》专题 > 正文

东方之子:徐竹初和木偶说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21:31 央视《东方时空》

  字幕:这个声音他听了五十多年。

  (木偶艺术博物馆牌子-----刻木头声----镜头推进到昏暗的工作室,徐竹初在工作,由正常环境声转入京剧背景音乐,图像依音乐节奏做相应升降格或者切换处理-----完成一个木偶。)

  解说:这里是距离福建省漳州市50公里外的华安县芹洋村,很多当地农民冒雨来到村边,观看布袋木偶戏。现在,木偶戏在城里已经不多见了,而能够雕刻出这些惟妙惟肖的木偶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徐竹初就是其中一个。徐竹初平时话不多,为了刻一个木偶头,他有时候一连几天不说话。因为他觉得,跟人说话多了,就没时间跟木偶说话了。

  徐竹初:它笑我跟着笑,有的它都愁眉苦脸,我好像刻起来心情上有时候也忧愁,好像我的性格、我的心情跟整个这个木偶心情是融合在一起的。

  标版:

  徐竹初

  68岁

  福建漳州人

  徐氏木偶雕刻第六代传人

  国家一级美术师

  从事木偶雕刻五十多年

  2006年初,竹初木偶雕刻被推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荐名录

  解说:布袋木偶戏是在唐朝时传入漳州的,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徐家是木偶雕刻世家,早在清朝嘉庆年间,徐竹初的先祖徐梓清就开创了徐氏木偶雕刻,他的父亲就是徐氏木偶雕刻的第六代传人。徐竹初是听着刻刀在樟木上滑动的声音长大的。

  徐竹初:当时来说因为我小的时候只是帮帮父亲的忙,刻一些手脚,他刻好我把它磨光修光,而且到了十来岁时候,我还是想自己去试一试,自己亲自去搞一搞.有一次来说刻到半夜的时候,我就一时入迷了,搞下去的时候没小心刮到手了,把整个这个木偶都染成血了,我母亲起来的时候看到我的手都是血,而且整个木头都染红了,她感到很心疼,就说你怎么你是刻关公,怎么把整个木偶都染红了,赶紧拿出一些药帮我包扎起来

  解说:这是一部拍摄于五十年前的纪录片,片中这个17岁的少年就是徐竹初。1955年,全国举办了首届少年儿童科学技术和工艺品作品展览会,徐竹初雕刻的三个木偶头最终获得全国特等奖。当时,中央美院破格给了徐竹初一个深造的机会,但是徐竹初最终还是留在漳州工艺品厂和父亲继续潜心钻研木偶雕刻。这个决定使他和木偶相伴了一生。

  徐竹初:我喜欢看戏,不但是看木偶戏,而且我喜欢看

京剧,还喜欢听故事,有一些比如说《洪兴演义》,还有《西游记》。

  解说:这出戏叫做《大名府》,取材于《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讲的是绿林好汉卢俊义和石秀被困大明府,即将问斩。各路梁山好汉纷纷乔装改扮,要混进城中救人。城门口的守门官成了英雄们进城的一个障碍,可是它却是人们领略徐竹初雕刻神韵的窗口。

  徐竹初:这个守门官来说,本身来说一个是贪财,贪小财,还有一个来说见到女人就喜欢,一个好色,还有一个好吃,所以根据这些人物我就给他塑造成比较肥胖的,头脑比较小的,肥胖就是表示他整天都吃吃喝喝,不劳动,就胖胖的。头脑小小的显示头脑比较简单的。还有嘴巴笑笑的,两个小胡须,还有眼睛眯眯地笑着,还有眉毛像两个蚊子一样,就是看到女人就是笑嘻嘻的,所以这些人要进去,他看到这个女人就笑嘻嘻的,意思好像就混过关了,所以通过这些刻划把这个人物的形象把他刻划起来。

  解说:1960年,《大名府》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木偶与傀儡联欢节上获得了金奖,轰动了整个欧洲。当时,而徐竹初创作这些造型的时候只有22岁。但是,6年后的文革却使正当年少的徐竹初被迫中断了他的木偶创作。他的宝贝木偶也被付之一炬。

  徐竹初:我看到那些红卫兵,那些年轻小伙子在烧,心里来说感到很心疼,好像这些东西都是在我的心里面,所以有的红卫兵烧过以后,红卫兵走了,到末傍晚的时候有的里面还冒烟,我就偷偷地把它在土堆里面再去找

  解说:十年后,对刻刀已经生疏了的徐竹初又开始试着寻找回他的木偶。

  徐竹初:有的图片被烧了的,实物也烧了,自己来说只是凭一些回忆,幸亏当时年纪还不是很大,几岁吧,回忆起来赶紧把这些东西,先把它恢复起来,抱着这个心里,有时候现在来说过去是不能刻了,太可惜了,现在有这个机会赶紧。还有刚好那时候有很多剧团,有需要这些东西,所以我就不管是白天黑夜都是加班在干的。

  解说:几十年来,徐竹初将人间的善而美丑,自己的喜怒哀乐都融入了他的木偶世界。他不仅继承了祖辈优秀的雕刻手法,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仅造型方面,徐竹初新设计的品种就有600多种,生旦净墨、天神魔怪各个面目不同,性格各异。

  解说:在徐竹初的记忆中,精美、滑稽的木偶曾带给人们很多赞叹和笑声,这也是他一生的精神支柱,但是最近,徐竹初却有些困惑了。这种传统的木偶戏在城里已经没有多少人看了,偏僻的乡村成了它唯一落脚的地方。这个有着至少1300年历史的技艺,也面临着后继乏人的问题。

  徐竹初:从目前来说这种市场经济看起来说,收入不是很好,效益不是很高所以有一些年轻人就不太愿意学

  解说:这是徐竹初的儿子徐强,受到父亲的影响,他也从小就学习木偶雕刻。现在,父子两代人变卖了祖产,几乎倾尽全部家当,筹资300万,要建立一个木偶雕刻艺术馆,让木偶戏和木偶雕刻艺术能够在城市有个栖身之地。但是7年过去了,这个馆还只是打了一个地基。

  徐竹初:我们很多亲戚说你投在那边有什么用,到你盖好了,你这个馆盖好了,你差不多走了,不如用那些钱享受多好,谁不会享受,但是我们不能够把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我们停止了。因为过去我做小孩的时候,就非常喜欢,我相信来说我们的小孩一样喜欢咱们民族的东西。所以我们不管怎么样,再艰苦我们还是要坚持下去,我们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今天挖一点,明天挖一点,这一代干不了,我相信我下一代能够把这个事业完成。

  解说:徐竹初耍木偶头:你好,大家都好,我是老翁,我很乐观!

  相关专题:央视《东方时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