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长电话的威力:开通21年提供市民诉说渠道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10:06 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 |||||||||
资料图片:郑州市政府市长电话室组织工商局、物价局、计生委等40多个市长电话网络成员单位,在绿城广场开展与市民“面对面”活动,为群众提供现场咨询服务,受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新华社记者李钧德摄 在许多城市,在许多人心目中,市长电话往往形同虚设,但河南郑州市的情况却让人惊奇—— 本报记者 马昌博 这是一次声势浩大的集中执法:夜色中,河南省郑州市公安、执法、卫生、工商四部
行动可谓迅雷不及掩耳:就在当天上午,相关单位的主管副局长才被召集商量方案,到晚8点半,全部人员已经到位。 出人意料的是,组织此次庞大执法的,却是一个几乎不为人注意的单位——郑州市长电话室,级别:副处,工作人员:10多人,在市政府办公厅序列中排名可谓靠后。 这是2003年6月9日郑州市长电话的一次“大动作”。经此一役,“市长电话”在当地声名鹊起。 自1983年各地城市陆续设立市长电话后,2005年6月,工人日报记者曾做了一次暗访,大部分城市的市长电话仍被形容为“流于形式”。 如此背景下,郑州市长电话愈发显得另类,甚至让人迷惑——市长电话在郑州为何拥有如此能量?它又以怎样的方式树立了前所未有的“权威”? “经营”权限 将近50岁的市长电话室主任龙同胜,无疑是此中关键人物。不过当2002年6月他走马上任时,整个处室一共才 5人,主要任务是值班。 “知道有市长电话,但不知道具体干什么。”物价局一位官员这样描述当时的印象。 这也是大多数城市的状况,症结则是作为非职能部门的市长电话只有协调权,没有处置权——这意味着处理问题要看职能部门的“脸色”。 龙同胜有些憋火:“什么叫只有协调权?我就不能让职能部门变成我的手脚?” 龙同胜随后在各局委转了一圈,琢磨一番后突然明白:既然没规定市长电话的具体权限,岂不是也意味着限制也小吗? 权限,要看你如何“经营”——这是龙同胜后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反复提到的一个词,他把自己称为市长电话的 “经营者”。 事实上,上任第一天,龙同胜就告诉部下:“你们是在捧着金饭碗哭穷。”他给手下打气说,要明确自己是在代表市政府说话,“不要怕犯错误,放开手脚做”。 随后是几个月的“铺垫”,2003年3月20日晚,市长电话首次组织了大规模行动,动员4个政府部门,50名执法人员夜扫黑网吧。龙同胜的目的很明显,“让大家知道市长电话有用”。 市长电话第一次立威,则在2003年“SARS”期间,有市民反映某小区围墙外有违规废品收购点,电话室随后发出“转办件”到当地区政府。三天后,该区回复说已清理,而事实上收购点还在照常经营。 第二天龙同胜就到了现场,直接批评赶来汇报的该区执法局失职。事后他解释这一“出格”的举动说:“对方既然不怕我,我为什么要怕他?” 有些意外的是执法局最终清走了13个垃圾户,但还是被市长电话在媒体上点名批评。 龙同胜的“脾气”因此在官场不胫而走。他1985年进市政府工作,曾担任市领导秘书多年,堪称市政府的“老资格”。市政府一位官员告诉本报记者,“他做秘书时,有些单位领导还是科长,现在他说个事对方好意思不办?” 2003年底,一所学校的供暖工程需要破路,因事情牵涉复杂,学校奔忙在各部门整整10个月也无实质性进展,无奈转求市长电话,结果三天后就拿到了分管领导的批示。这让各局委着实见识了一番市长电话的“能量”。 看到效果的市民开始频繁求助,每日的投诉电话直线上升到200多个。颇有意思的是,连办公厅很多工作人员的家属碰到困难都是通过市长电话解决。 “威名”确立的市长电话协调范围迅速扩大:办公厅参加市直机关运动会受到不公正待遇,机关党委书记给龙同胜打电话,要市长电话“主持公道”。本报记者采访的当天,龙同胜正协调如何解决市规划局的供热问题。 一个直观的例子是:2005年8月,有人在市区的秦岭路盗伐树木,砸坏了一辆路过的面包车。要求赔偿的车主阻断了6天交通。无计可施的相关部门找到市长电话,龙同胜当即召集市政、执法等5家单位联合处理。颇具戏剧性的是,被要求恢复交通的车主“警告”对在现场协调的市长电话室副主任王富权说,要找市长电话反映。 这被龙同胜看作一个“标志”,“职能部门和普通市民都想通过市长电话为自己‘撑腰’,正说明了我们的影响所在。” 2006年3月23日,郑州市政府召开2006年市长电话工作会议,此时整个市长电话网络已包括职能局委和郑州市下属县市区近300个成员单位。会议上说,2005年郑州市长电话受理公众来电7.3万个,办结率超过95%。 “借力”领导 普遍的疑问是,作为非职能机构的市长电话室,如何能处理各种市民投诉,直至协调、调动各强势局委? “两个字——借力,”龙同胜说,“力量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我们通过积累,从量变到质变。” 一个细节显示了他的想法:人事处给办工作证的时候写的是“电话室”,龙同胜又退回去,让把“市长”两个字加上,“不能把我最重要的省略了”。 “首先是市长的重视,其次是市长电话也把自己放到了一定的位置上。”副市长龚立群评价说。 在龙同胜的表述中,电话室的一个重要工作是“开发‘领导展’”:“第一,让上面知道市长电话的作用;第二,让别人替你说市长电话的作用。” 2003年,常务副市长李柳身上任一周,龙同胜就去汇报。汇报完毕说,市长,给个评价吧,随后当场将评价记下。 他还笑称自己有一种“死缠烂打”的工作方法:市长电话室借调的人要走,龙同胜在会议室门口盯着,请繁忙的常务副市长给他们送行,“讲话时副市长对市长电话充分肯定,最后加了一句玩笑话说,我是被你们主任‘绑架’来的。” 而“借力”之中最重要的一个动作则是“市长亲自接市长电话”:2004年12月,龙同胜先提出这一动议,并征得了常务副市长的同意,随后找到市长,市长批示说:“可上会研究定。” 几天后,市政府常务会以会议纪要的形式通过了此项建议。但龙同胜觉得还不够“制度化”,又是一番努力,市政府办公厅终于下发正式文件,详细规定了每月由市长或1位副市长、市长助理接听1次;由秘书长或1位副秘书长接听1次,每次最少1小时。 “最值钱的就是这个文件,这样就不会因市领导变动造成制度的流产”。而且“市长可以直接指挥各局委一把手,他出面效率肯定高”。 2005年2月27日,时任郑州市长的王文超在制度实施后首次接听市长电话。当天郑州突降大雪,市内多个长途汽车站都不再卖票,旅客们当即打通市长电话,一通质问。 放下电话的王文超当即通知交通局局长,中午,春运紧急预案启动,本来几乎要停运的各长途汽车站当日发送车辆2581 班次。 王文超此后经常接听电话,了解民情。就在转任郑州市委书记前,他最后一次轮值,其时恰逢省里开会,但他依然请假践诺。 “市长带了头,各个部门也要当回事,(市长电话的事)你不办要追究责任。”副市长龚立群告诉本报记者。 在龙同胜的印象中,一轮电话接下来,市领导们感触都很深,“了解了才能重视,支持电话室的工作。” 除了“借力”于领导,市长电话也开始推动一系列制度。2003年7月,郑州市出台《市长电话工作细则》,规定了市长电话拥有对各部门服务状况“进行监督”以及受领导委托“协调矛盾”的权力。对不按时回复的单位,市长电话室会发出通报批评,市四套班子都能看到;另外则不时编写《市长电话动态》,直报市长、副市长批示——这也是龙同胜接任后创立的措施。 媒体监督也成为“借力”渠道,现在,郑州各大报章每周一都会刊登上周的“市长电话综述”。这被龙同胜描述为一个双赢的选择:市长电话的大量民生新闻正为各媒体所需,而媒体的报道,无疑也成为市长电话拿在手中的舆论力量。 制度的弹性 2006年2月18日,郑州市长电话开通21周年纪念日。 此前,龙同胜刚通过公示,被提拔为市政府副秘书长,这份生日礼物显得颇有意味。副市长龚立群说,由市长电话室主任直接提为副秘书长,郑州此前绝无仅有。 在龙同胜看来,郑州市长电话之所以壮大,是因为它寻找到了一个制度的“空间”,为各方提供“低成本行政途径” 。 龙同胜将其通俗地概括为:“替领导接电话,替职能部门挨骂,替老百姓说话。” 对市民来说,“直接找职能部门程序繁杂,而市长电话的诉求成本最低。”一个特点是,市民反映的大多是民生问题,诸如房产物业、水电气暖等占主要部分,而解决“小事”正是市长电话的优势所在。 另一方面,市长电话又为市民提供了诉说渠道。“很多时候,市民就是要告诉政府他的意见,”副市长龚立群说,“ 而市长电话是最便捷和直接的。” 各职能部门则通过市长电话找到了一个“快速协调中心”。“我们经常接警后发现一些问题需要电力、市政、供热公司等协助解决。”郑州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主任李伟说,“之前很麻烦,因为你无法‘指挥’其他部门,但现在可以直接找市长电话协调。” 市工商局投诉指挥中心主任黄静对此颇有体会,一些涉及到假药的投诉需会同药监局一起查处,由市长电话来牵头,事半功倍。 事实上,在不少部门看来,市长电话多少有些“一线指挥部”的意思。 “市长电话是政府办公厅业务处室的有效补位。”龙同胜认为,市长电话负担了一些办公厅无暇顾及的事务;另外,一些问题各部门走正常途径效率不高,但通过市长电话可以迅速解决。 “低成本”同样适用于市长,“有了市长电话,市长接收基层信息的成本也不高。” 市委书记王文超(原任市长)曾评价说,市长电话制度“可以减少中间环节和层层过滤造成的信息失真,让政府听到更多的实话”。 更重要的是,通过市长电话,政府能够以低成本行政,换来包括口碑在内的诸多社会效益。“这显然很合算。”龙同胜说。 不过,这位市长电话室主任直言市长电话依靠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如果所有职能部门都按照制度运行,就不需要市长电话去督促。”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齐明山曾坦言,市长电话以行政权力为后盾,借市长之名监督社会和政府部门,立身之基是市长们的执政偏好而非制度保障。 而学界格外感兴趣的,则是郑州市长电话室“从虚到实”的这种制度弹性——它在体制内自己寻找资源,汲取养分,而后获得权力,服务于大众。 不过对龙同胜来说,目标或许只有一个:“市长电话的最高境界就是零投诉——各部门都让老百姓满意了,为什么还要打市长电话?” 这位“兼任”市长电话室主任的副秘书长刚换了手机号码,号码末尾和市长电话一样,都是12345。 来源:南方周末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